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专家:面对战斧 S-400底气不足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近日,俄罗斯新型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亮相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红场阅兵。俄罗斯媒体报道称,S-400系统的作战能力是世界上现有其他系统无可比拟的。有专家表示,这表明俄罗斯军方对S-400系统寄予了厚望。但是,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上月美军在地中海发射战斧导弹,袭击叙利亚霍姆斯附近的政府空军基地,而俄罗斯部署在叙利亚离该基地不远的S-400导弹系统,却在这次事件中不见动静。

S-400“凯旋”防空导弹

  那么,到底是S-400技术上有缺陷还是另有原因?S-400作战能力究竟如何呢?

  针对这个话题,航天科工二院的导弹专家郭衍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尽管很多国内外专家认为那次S-400毫无动静主要是因为政治原因,或者是因为战斧导弹的飞行路线有意避开S-400的火力范围。但从S-400导弹系统400千米的拦截范围看,不管战斧如何飞行,叙利亚大部分领土都在S-400保护范围以内,包括首都大马士革。”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此类事件了。”他介绍,2015年12月20日,就在俄将S-400紧急部署在叙还不到一个月,以色列出动F-15战机进入大马士革,对真主党的头目进行“定点清除”,后来几天又接着向叙境内多处发射Lora弹道导弹。今年初以色列F-35等隐身战机也至少3次袭击大马士革、巴尔米拉等的军事实施。结果无论S-300还是S-400都没见动静。

  对此,郭衍莹认为:“现在俄服役的S-400,包括部署在叙的那套,要对付战斧这样的低空飞行隐身目标,本身确实存在一些软肋。而美国看来掌握了S-400的规律和软肋所在。”

  资料显示,S-400正式型有两个世界第一:一是可在离地面仅5米高度拦截目标(距离在2.5千米以外),是当今世界上射高最低的防空反导武器。二是拦截空域可远至400千米,是当今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地空导弹。为了能做到这两个世界第一,俄选用3个系列的拦截弹在近、中、远三区拦截来袭的导弹。三类弹都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而且可实现无缝衔接。不像美国一发拦截弹得兼顾近、中、远作战范围,性能指标上容易顾此失彼。

  然而,S-400目前看依然有不少软肋,在某些性能上还不能尽如人意。

战斧巡航导弹

  郭衍莹介绍,S-400在拦截低空目标时确有局限性。S-400系统是依靠机动性好的9M96系列弹,以及高性能的低空探测雷达96L6E二者配合,可以发现并拦截飞行高度只有5米的目标。然而,对最小型的9M96E弹而言,最远作战距离只有40千米,此时拦截成功概率高,被称为“最佳拦截区”。对体积重量较大的9M96E2弹而言,最远可至120千米,但拦截效果要差些。

  “由于被袭的叙政府空军基地距离S-400阵地大约有140千米左右,因此只要低空飞行的战斧保持飞行路线离S-400阵地120千米以上,S-400就奈何它不得。看来美以已掌握S-400这个软肋。所以有专家预言,今后美以还会不断找机会去叙寻衅闹事。”郭衍莹判断。

  他介绍,第二个软肋是系统中射程号称世界最远的400千米的40H6拦截弹,现在还正在国家测试阶段,就是说还没有正式通过国家鉴定。因此目前S-400尚不算正式型号,其最大射程和S-300一样只有250千米。没有40H6以及和它配套的米波预警雷达,系统就不能发现远程低空隐身目标,不能争取到更多时间对目标早拦截和多次拦截。最后一点,现在先进的防空反导系统,都是和远程警戒雷达、预警机,甚至战斗机机载侦查和火控系统一起,组成统一信息火控系统。而部署在叙的S-400和S-300系统,靠孤军作战,肯定要捉襟见肘。

  “可以想象,S-400底气不足。万一拦截失败,或者拦截率太低,有损于S-400的声誉。于是三十六计,不动声色是上计。”郭衍莹说。

  实际上,即使是S-400正式型,也只是在理论上在有限距离内有能力拦截战斧导弹。

  战斧巡航导弹的最大射程 250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以在5—150米的高度巡航飞行,具有极好的隐蔽性和打击精度。

  “对战斧这样低空亚音速导弹,理论上讲用S-400来拦截应该是比较理想的。据报道2005年S-400曾在靶场试验中,击落一枚模拟战斧飞行规律的RM-5V27A靶弹。不过模拟实验毕竟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而战争实际情况往往千变万化,更何况战斧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只有通过实战,才是最可信的验证。”他说。

  郭衍莹特别指出,“尽管S-400存在这样那样的软肋和局限性,但实事求是地说,即使没有40H6弹,S-400仍是世界一流的防空反导系统。它拦截低空目标的性能虽存在缺陷,但比其他很多防空反导系统要强得多。不过,40H6弹迟迟没能服役,这既说明其尖端技术攻关的艰难,也说明即使它正式定了型,俄方也不会轻易将这些尖端技术与其他国家共享。”(文字来源:科技日报 张强)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