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消息,就国产航母下水的情况,有军事专家近日称本周日海军节当天并非航母下水最佳时期,或受“潮汐”等水文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对于航母这类大型船舶来说,必须要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满足一定标准,才可安全下水。据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学者向海外网表示,影响国产航母这样的大型舰下水的因素较多,要考虑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
该专家表示,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航母总建造师谢列金曾回忆,“过于明确的航母下水时间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对一型航母的首舰而言更是如此。”当年,他向上级请示具体下水时间,只能粗略确定为1988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后来“瓦良格”号的下水时间改动过六次,即便到最后一刻,也因为天气和保障设施到位等因素,从已确定好的11月23日突然改到11月25日。
同时,该专家认为,依照造船业的通行做法,航母下水前要准备好复杂的配套装置,包括滑轨、垫木、支撑柱和斜拉线等,在保证航母正常下水的同时还不能让它发生倾斜。当航母下水后,还要将其引领到一个码头,这时就需要先拆除束缚在它身上的各种装具。他指出,“瓦良格”号在当年下水过程中,苏联建造师为了节省时间,打算让工人在航母下水后,直接切割掉所有与其相连的下水装置,届时会有大量枕木、垫木浮出水面。为了不影响航母,需再派出一批潜水员将木头迅速收集起来,捆好后吊上岸。可是临近最后关头,还是被最高领导人否决了,原因是过快地拆除下水装置,一旦刮起强风,航母发生倾斜会非常危险。
专家谈到,任何计算机理论设计以及船模水池试验都无法完全测算出水面舰的重心区间,尤其轻载船舶下水后要进行后续的设备舾装,因此必须在相对良好的水流和气象条件下下水,然后在重心区间获得准确测算的情况下进行舾装作业,这都是工程部门必须深刻理解的课题。
当年“瓦良格”号下水前,航母上已安装原计划1.5万个工业组件及单元中的1.45万个,相当于全部建造工作的67.77%,下甲板和舱室内都已开始安装家具,在接下来的系留试验前只需安装好电子设备,调试完各种系统和武器即可。为防止未建完的设备在航母上积压,黑海造船厂尽可能在岸上车间内将其组装完毕,然后直接吊装到航母上。这使得“瓦良格”号下水后,在漂浮(系留停泊)状态下进行继续建造时,可主要依靠内部设施。
当然,航母自身条件也极为关键。专家指出,按照常规,像国产航母这样的大型船舶产品,国际上习惯从倾斜式船台下水,这很考验航母自身的能力,因为舰身巨大的重量足以对舰底坚固性和地基压力承受力形成巨大考验。他提到,而“瓦良格”号下水时,专家指出,该航母使用了四条滑轨,同时设计一种通用型的无铰链槽型装置,它带有一个下曲面滚碾,前部还焊接有一个随转尾座,底下还有厚重的衬板支撑,当船体滚动下水期间,节点处都铺设衬垫。为减轻负荷,在确保船体平衡的吊绳经过之处也都设计了专门的滑轨。结果,航母的下水过程都非常顺利,没有发生异常事故。专家认为,从我国的船舶建造能力来看,也极有可能采取类似模式。(整理/付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