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创新成果不能成“ 睡美人”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不能让科研成果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必须把它们应用到战场上去!”某研究所在评选优秀科技干部时,特别注重科研成果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这种正确的导向,值得提倡。

当今世界,大国之间的军事科技竞争,不仅看谁能够抢先发展,更看谁能够在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上做得更好。国防科技创新的立项、研发、转化和运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不能弱。像接力赛一样,取得科研成果是跑好了第一棒,转化运用则是下一棒。如果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科技成果再耀眼也生成不了战斗力。

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最早发明火药,但没有用到位,反过来被人家的枪炮打得一败涂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古人所发明,而现在用以做爆竹和看风水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他们就应用在枪炮和航海上。”对国防科技创新来说,只有让科研方向对准战场,让科研成果服务打赢,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与一些发达国家科研成果80%左右的转化率相比,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国防科技创新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少数单位研发和运用两条线,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不能无缝对接;一些科研团队和人员把论文发表、项目获奖当终点,至于研究成果在哪儿用、如何用,不再去管。每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都倾注了心思和精力,投入了财力和物力。如果成了“睡美人”,在练兵备战的实践中见不到,搞得再多也是“泡沫”。

束之高阁的成果百无一用,落地生根的创新以一当十。创新成果转化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打通科研成果向战斗力转化的快车道,需要有效破解科技创新链条上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明晰各方职责权限,建立完善配套措施,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步伐。领导机关也应想方设法为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那些“睡美人”找到理想的“婆家”。

对投身国防科研的人来说,能打胜仗是最崇高的荣誉,练兵备战是最广阔的舞台。人民军队历来以“钢少气多”著称于世。今天我们不仅气势如虹,保持着当年的那股“气”和“劲”,而且正在潜心铸剑,力争在“钢”上也不输于人。只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科技兴军、科技创新的意识,变“研为奖”“研为看”为“研为战”,下决心告别各自为战、自我封闭的“孤岛现象”,就一定能够掌握科技制胜的利器,以最小代价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来源:解放军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