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这只年逾六十的“熊”依然宝刀不老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近日,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联合参谋部)发布消息称,俄罗斯空天军的3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在日本海周边进行了飞行活动,逼迫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J歼击机紧急升空。由于图-95并未闯入日本领空,因此日机仅对图-95进行了跟踪监视,未有拦截之举。

作为上世纪50年代的产品,图-95MS与美国的B-52H战略轰炸机一道,并称为轰炸机中的“常青树”。年逾60的老迈机型,却依然能在日本上空“划圈”,图-95的魅力何在?

图-95(北约代号“熊”)是前苏联/俄罗斯最著名的战略轰炸机。它于1952年11月12日首飞,在1955年正式投产并一直生产到1992年。图-95配备四台NK-12发动机,是世界上功率最为强大的涡轮螺旋桨飞机(15000马力),最大载弹量为15吨。图-95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可直接挂载核弹奔袭到美国上空,对美国本土目标实施直接打击。直到今天,这种航程和载弹量上的优势使得美国及其盟友依然闻“熊”色变。

目前,俄空天军共有50架图-95战略轰炸机,多数为1983年以后开始生产的现代化改进型号——图-95MS(北约代号“熊-H”)。这些“熊”主要被部署在俄中部的恩格斯空天军基地及东部的乌克兰卡空天军基地。经过现代化改装后,图-95MS成为专职用来投射远程巡航导弹的空中发射平台,虽然不能像图-22M3那样大量投掷常规炸弹或精确制导炸弹,图-95MS依旧是俄军重要的空中威慑平台,毫不过时,因此也成为了“专业设计轰炸机100年”的图波列夫设计局的骄傲。

服役60年来,“熊”亮相实战的机会并不多。不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图-95在为数寥寥的作战行动中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现。1961年,前苏联在位于北极圈附近的新地岛试验场投下了世界上爆炸威力最大的氢弹“大伊万”。彼时,“大伊万”巨大的威力和重量,对载机的最大负重及最高升限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一架经过改装的图-95承担了这项重任,挂载“大伊万”爬升到10万米的高空,投下“大伊万”后,又克服了无线电中断和空中气压变化的不利影响,平稳返回了基地。图-95的这次亮相令美国意识到,前苏联真正具备了从空中对美国本土实施核打击的能力,让整个西方社会为之震动。

时隔50年,图-95再次于实战中亮相,地点在遥远的叙利亚战场。作为俄空天军远程航空兵部队主力的“熊”,参与了空天军所有的远程打击行动,无一缺勤。2015年11月17日,由图-160、图-95MS、图-22M3组成的轰炸机编队完成了127架次空中打击,它们首次利用远程巡航导弹,摧毁了包括恐怖分子指挥所在内的206个目标。其中,图-95MS主要发射价格相对低廉的KH-555巡航导弹,这在发射的所有巡航导弹中占了绝大多数。图-95MS从空中发射巡航导弹,向世人昭示,用巡航导弹完成超视距精确打击不再是美国一家的专利,俄罗斯的空基战略核力量也不是“样子货”:在给巡航导弹装上核弹头后,图-95MS的“熊爪”将更加让人生畏。

图-95缘何在如今的俄空天军中仍占据一席之地,其重要原因是俄战略轰炸机数量严重不足。当前,俄空天军真正拥有的战略轰炸机只有图-160和图-95MS两种(图-22M3从航程和载弹量上都只能被称为远程轰炸机),而美国却有三种(B-2A、B-1B、B-52H),在B-21服役后,俄美在此方面的差距会进一步加大。何况,俄罗斯新一代战略轰炸机项目依旧止步不前,图-160的数量也过于稀少(只有16架)。这种情况下,采用涡桨发动机、皮实耐用、载弹量和现存数量都十分可观的图-95MS,维系着俄空基战略核打击力量的生存,不可或缺。

对于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研发,图-95MS还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熊-H”仅具备远程巡航导弹的携带功能,不能投掷常规炸弹或精确制导炸弹,因此在叙利亚战场上,“熊”作为投放平台发射KH-555及KH-101两种型号的新型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恐怖组织的目标。此前,俄原本有为轰炸机更新弹舱、加装炸弹挂架的计划,但经过叙利亚战争后,俄军发现这种想法非常鸡肋:诸如苏-34歼击轰炸机、苏-35S多用途歼击机这样机动性好且航程和载弹量都十分可观的小型飞机,执行常规轰炸任务绰绰有余,而图-95MS机动性差,在执行一般轰炸任务中容易成为敌人的靶子;相反,其在高空飞行时安全系数相对较高,而航程和载弹量上的先天优势,使图-95更适宜搭载远程巡航导弹执行战略轰炸任务。从叙利亚战场归来后,俄空天军高层更坚定了这一想法,即“战略轰炸机就是远程巡航导弹载具”,并且在参与研发下一代战略轰炸机时更加注重飞机自身的安全性和隐身性而非突防性,明确了攻坚方向。

如是,“熊”的价值进一步得到了体现。这头已过耳顺之年的“熊”还将在日本上空“划圈”,在世界上空盘旋。俄罗斯不可一日无“熊”,它的不老神话还将继续书写。(来源:科技日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