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2017新书淘宝:科技图书30种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信息与科技前沿:我们身处怎样的时代,又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手机几乎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新“器官”,新的app不断刷新我们的“能力范围”,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Producter让产品从0到1》以实际的成功App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完成一款App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

在传播格局急遽变化的大时代,技术在引领着媒体的变革和进化,由于变化的速度太快,现在很难有新旧媒体之分,所有媒体都会面临着同一个问题:转型和融合。《转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访谈录》收录了20余家媒体转型融合的最新进展,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互联网,从时政类、财经类到文化类、时尚类,对不同形态、不同类型的媒体探索都做了精心观察。

跨入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化新世界,也许我们都需要一本靠谱指南。《数字化生存》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该书英文版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我们是否因互联网啊变得更加焦虑?人大社《中国社会转型焦虑与互联网伦理》给出了答案。而《注意力市场:如何吸引数字时代的手中》则冷静地分析了变化中的媒体格局。

生命科学部组织一批优秀战略科学家和管理专家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最终凝练形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三五”学科发展战略报告·生命科学》。此书包括生命科学总论及其21个分支学科或领域,是在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态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下,阐释了我国的研究现状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梳理出了我国的资助格局和人才队伍特点,剖析了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和急待加强的方面,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优先发展领域、以及保障措施。

科学史、博物等科普作品:搭建科学与人文的桥梁

吴军的《文明之光》(全四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技史佳作。想要读干货,又很头疼阅读大部头的读者,可以试试该书的精华本。该书大致按照从地球诞生到近现代的顺序讲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以人文和科技、经济结合的视角,选取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事件,透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式的讲解,揭示人类文明不断解决问题、曲折前行的辉煌历程,以及平凡人等对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画卷。

我们对DNA的双螺旋结构十分熟悉,这一生命密码的探索、发现过程究竟如何?湛卢文化出品的《双螺旋》可以给你答案。这本书是诺贝尔奖得主、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的里程碑式作品,全景讲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历程。《双螺旋》提供给读者3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其中很多照片、历史资料属首次公布。该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88本塑造美国的经典著作”。

“哲人石丛书”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历时悠久的知名丛书品牌,至今仍然源源不断地推出新书品种。《波行天下——从神经脉冲到登月计划》是英国云彩鉴赏学会创始人加文·普雷托尔-平尼的作品,这位作者也是观波爱好者,不论是脑波、无线电波、红外波,还是微波、激波、光波,都被他悉数收入笔下,展现出独特的风姿魅力。

刘华杰教授为其作品《崇礼野花》创作了姊妹篇《延庆野花》。延庆、崇礼两地因海拔较高,风景优美,都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冬季可滑雪,其余三季可观花。《延庆野花》收录了当地120余种草本植物,适合喜欢休闲旅游、喜欢亲近大自然的读者入手。此外,博物类新书中,北大社的《寻访天堂鸟》和《果色花香:圣伊莱尔手绘花果图志》值得一读。

《美国电视上的科学》以美国20世纪的电视科学节目为切入点,多方面论述了科学与电视的合作与纷争,特别是以与史密森学会相关的一系列电视节目为案例,探讨了科学与电视结合过程中的跌宕起伏。作者还在儿童电视科学节目、医学科普节目、科学纪录片、女科学家出镜等方面着墨不少,系统地讨论了科学如何与电视进行更好的合作,从而真正地实现科学传播的目的和价值。

“老伍·拾光写生”书系包括《那些人家》《鹊问人踪》《屋语门言》三册,系以老北京风物写生画为主体,图文结合展现北京之美。这一系列图书的调性定位于“怀旧”,充满感情色彩,所绘场景有近一半已然变化甚至消逝,更引人思考。

在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看来,科普是一门综合学问,其新作《科普是一门学问》汇集了他多年来积累的对科学的理解、对科普的感悟,对地质、环境、气候、灾害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生命科学与医学:聚焦自我与世界的联系

美国学者普雷斯顿·埃斯特普是哈佛大学医学院“个人基因组计划”老年医学研究负责人,他的《长寿的基因》刚刚在中国与读者见面。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基因,但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环境+基因=性状。《长寿的基因》提供了大量扎实充分的研究案例论证和有趣新颖的新兴饮食观念。

果壳阅读的作品一向以趣味性见长,让“科技有意思”是他们的追求。今年二月果壳阅读即将推出《错觉在或不在,时间都在》和《星期三是靛蓝色的蓝》,两书的主题都关注人的感知,《错觉在或不在,时间都在》从最新的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研究入手,深入探究人对时间感知的秘密。作者哈蒙德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更加有效管理时间的方法,阐述了为何人随着年龄增大会觉得时间越来越快,以及最终如何使时间的扭曲更好的有利于我们的生活。《星期三是靛蓝色的蓝》则讨论了一种奇特的大脑现象——“联觉”。一个具有联觉功能的人也许可以用手指尝出食物的味道,觉得字母“J”闪着洋红色的光而数字“5”是祖母绿颜色的,听到她丈夫的声音就如同尝到了金黄色的黄油一般;每20人中就有一个“联觉者”。本书作者理查德·E.西托维奇证实了这种真实且重要的大脑现象,为我们打开了探寻精神和大脑世界的一扇窗。

科学作家汉娜·霍姆斯把人类称为“盛装猿”,在她的引领下,我们发现人作为动物界的一员,也是进化的产物,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是可怜的劣等动物。没有哪种动物像人一样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以及应对自然界的挑战、改变自身或环境的能力。人类具有的这些非凡特质令其扩大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但同时也引起了全球变暖等不良后果。读完《盛装猿——人类的自然史》,你会明了一种身为“人”的新意义。

靠谱的医学科普书,会颠覆医学零基础读者的三观,同时提供实用的健康知识。《疾病的模样》解读疾病背后隐藏的真相。作者京虎子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著有多部优秀医学科普作品。他的这本新书不是详细具体地告诉读者某一个具体疾病是什么症状、该吃什么药,而是让你对某个或某类疾病有全面的认识、引导你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疾病。90%以上的女性都曾遭遇过妇科疾病,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子宫的秘密》、湖南科技出版社《怀孕中150件需要科学对待的小事》可以帮助不同生命时期的女性更好地关注切身健康问题。

国计民生: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时代巨变

科学社《筑梦天宫:从万户飞天到中国空间站》记录中国人从万户飞天以来的太空探索历程,描述了在中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上进行的诸多意义重大的科学实验,立体呈现出了空间科学实验的无穷魅力。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水利史典》是我国首次全面系统整编水利历史文献的大型工具书,高度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至近代的江河湖海全貌、水系水文实情、水利工程状况和兴水治水历史。能源问题向来举世关注,其在当下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

形成市场化、共享性的“能源互联网”有助于优化新时代的能源利用方式。《能源互联网:储能系统商业运行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分析了储能在智能电网及能源互联网中的作用及适用领域,,分别提出了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典型应用模式和商业运行模式,对储能市场发展前景有所预判。此外,电力出版社的《美国电力市场运行与监管实例分析》对过去20年美国电力市场运行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并预测了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信息物理系统等新技术对电力市场的新挑战有所预测。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人口的城市化率从不足20%发展到5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城市设计工作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设计工作如何开展?《中国当代城市设计读本》收纳了30余篇当代城市设计领域的重要论文,梳理了我国当前城市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关注焦点,综合性地展示并研究了我国现代城市设计工作的发展历程。

推荐书目

《数字化生存》,[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2月,68.00元

《文明之光》(精华本),吴军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1月,128.00元

《双螺旋》,[美]詹姆斯·沃森著,贾拥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99.90元

《波行天下——从神经脉冲到登月计划》,[英]加文·普雷托尔-平尼著,张大川、林易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年12月,48.00元

《延庆野花》,刘华杰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月,58.00元

《星期三是靛蓝色的蓝》,[英]理查德·E.西托维奇、戴维·M.伊戈曼著,萧倩、徐漪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2月

《盛装猿——人类的自然史》,[美]汉娜·霍姆斯著,朱方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年11月,65.00元

《筑梦天宫:从万户飞天到中国空间站》,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新华社对外部中国特稿社编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48.00元

(来源:中华读书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