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开启双发引擎新动力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2016年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由军地通力合作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覆盖全球三分之二地区。一个是党中央的顶层谋划,一个是国字号的重大工程,短短几天之内两件大事,使军民融合成为媒体播报的热词,成为官兵热议的话题。那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军民融合到底是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改革框架下的军民融合。

如何认识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加快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这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为实现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同步发展与良性互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引领和实践遵循。

这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量变大了,受到的压力阻力也变大,如果安全保障跟不上,越发展风险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国家利益全局出发,合理配置国家资源,进一步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创新发展模式,提升融合水平,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物质支撑和坚强安全保障。

这是转变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军建设自成体系、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特点比较突出,资源浪费、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显现。推动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转型跨越,内在要求我们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变传统自我发展模式为融合发展模式,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利用地方技术优势、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本,推动武器装备、信息技术、战场建设、人才培养升级换挡,促进发展方式、战斗力生成模式全新转变。

这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通信时通、电力调度等领域,带动升级了智能汽车、无人机、车联网、物联网等一批新兴产业,到2020年将至少产生4000亿元的产业效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转型升级的任务更为艰巨。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横跨军地、辐射面广,产业带动性强、市场内需潜力大,有利于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

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着力点在哪里

军民二元分离,通俗讲就是军队和地方各搞各的,发展不协调、需求不对接、资源不共享,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结构性壁垒。经过多年努力,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但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和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有共识难落实等问题。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

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据有关统计,我国目前各主要领域的军民融合度只有30%左右,不及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一半。必须推动全要素融合,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和战斗力要素在军地两大体系中双向流动、渗透兼容;推动多领域融合,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多元经济成分延伸,由经济、科技、教育等行业向全社会覆盖,由传统安全领域向新型安全领域拓展;推动高效益融合,坚持国家主导、市场运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励多元力量、优质资源服务国防建设。这个格局,准确把握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过渡的阶段性特征,整体勾画出军民融合发展的未来远景,打造的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升级版”。

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军民融合发展关系军地双方,涉及军地诸多部门重大利益格局调整,迫切需要加强融合发展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我国“两弹一星”的伟大业绩,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建立了一个既能管军又能管民的高层领导机构,把全国众多的国防科研院所、民用工业部门、高校和地方科研单位统一组织起来。这次改革,决定成立国家层面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就是要建立起横跨军地双方、权威高效的顶层领导机构,从更宏观的层面完成军民一体化整合。

构建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目前,我们推进军民融合进程中,还存在“多头提需求、分散搞对接、各自抓建设”问题,必须牢固确立国家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注重运用市场手段优化军地资源配置,既调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又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功能,逐步建立一个健康有序、顺畅高效的运行体系,形成归口需求、规范对接、统筹资源的良好局面。

构建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从我国当前实际看,这方面制度体系还不健全,工作上还存在“协调工作靠感情、解决问题靠关系、多做工作多吃亏”现象。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立法,构建军民融合法治保障体系,规范军民融合任务内容、适用范围、程序方法、奖励惩处等,充分发挥政策杠杆激励作用、制度约束刚性作用。

军民融合如何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

做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这篇文章,需要军地携手,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同心协力开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新局面。

更新思想观念。观念落后比枪炮生锈更可怕。当前,影响我们军民融合发展有体制上的“墙”、利益上的“墙”,但最先要推倒的是观念上的“墙”。要有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在军民融合上多点“草船借箭”“拿来主义”;要有军地一体的大局观念,自觉跳出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格局,纳入国家发展全局的“大棋盘”;要有创新开新的进取精神,进一步丰富融合形式、拓宽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要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努力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生动局面。

打破利益壁垒。现在,军民融合还存在“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愿意融别人、不愿意被别人融”“我的地盘我做主”等不良问题和倾向。必须打破现有利益格局,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上入手,破关节点、通瓶颈口,确保融得顺畅、合出高效。这次改革,将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目的就是从体制上加强统一领导,消除军民两大“板块”融合壁垒。

突出重点领域。军民融合核心是要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当前,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对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既是军事竞争的战略领域,也是当前面临的现实安全威胁,更是牵引经济科技发展的火车头。党中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赋予军民融合新的时代课题。我们要着力推进这些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抢占经济、科技、军事竞争制高点,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

●知识链接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融合取得重大进展,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国防动员体系。

——摘自《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

要论选读

《习近平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摘编》第84-97页,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编印,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4月。

相关阅读

《航母侧畔崛起“海军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之际关于军民融合的新闻调查与思考》,《解放军报》,2016年6月23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