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锲而不舍破解实战化训练现实难题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当前,全军部队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目标要求,持续掀起大抓实战化训练热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新的更高起点持续推进实战化训练向前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问题,必须在破解现实难题中实现纵深进击,锲而不舍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

破解中心不突出的问题

军事训练是最直接的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实战化训练是强军兴军的重要支撑,坚持军事训练中心地位,就要着力破解当前有的党委领导对训练重视不到位,党管训练、主官主抓、主业主抓不力等问题,使抓训练切实成为各级第一要务、核心任务。

把责任扛起来。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着力提高能打仗、打胜仗能力,各级党委领导使命如天、责任如山。要扛起统一思想的责任,深刻领悟实战化训练的战略考量,把看齐追随、忠诚担当、使命责任内化为抓实战化训练的强大动力;扛起把关定向的责任,强化党委治训管训,坚持依法治训、从严管训、深入议训,匡正实战化训练方向;扛起练兵备战的责任,集中主要精力务主业、统筹力量资源抓训练,把帅旗插在训练场,把阵位铆在训练场,把眼睛盯在训练场,把经费主投训练场;扛起破解难题的责任,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基层反映,找准矛盾问题,分析原因症结,拿出实在管用措施。

把标准立起来。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各级党委工作指导中真正立起来、落下去,努力把每项作战任务、每项作战行动的指标,转化为对应的训练标准,以此来引领规范训练、组织指导训练、检验评估训练,坚决克服迎检标准、安全标准、工作标准等潜标准、伪标准和土标准,确保所有建设和工作、力量、资源向实战化训练聚焦。

把主业抓起来。牢固确立主业就要主抓、岗位就是战位、职务就是职责理念,党委机关带头参训组训、参考参演,机关从办公室走向指挥所和训练场,抓议战议训、抓研战组训、抓指导帮带,使党委机关工作“准星”对准练兵备战“靶心”。

把导向树起来。把军队好干部“五条标准”与训练挂钩,让用人标准硬起来,让训练先进香起来,让训练人才用起来。把“逢晋必考”和训练成绩“一票否决”作为任用干部的基本模式,把训练绩效作为衡量单位和个人进步的硬指标,把训练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立功受奖的“硬杠杠”,真正树起以训练为中心,向打仗聚焦的选人用人导向。

破解训战贴不紧的问题

按实战要求去训练,然后按训练去实战,训练与实战达到一体化,就要着力破解当前训练脱离敌情、脱离任务、脱离战场环境、脱离新的制胜机理等问题,真正实现训战一致。

瞄准现实敌情练。解决敌情研究大而化之,主观推测和弱化、矮化、丑化对手等问题。把战略上知敌之本、战役上知敌之变、战术上知敌之长、指挥上知敌之将结合起来,突出把作战对手分队层级的作战编成、力量部署、行动特点、能力强弱等搞清楚,切实在深知真知敌“一兵一卒”与“一沟一坎”中,研练克敌胜敌的一招一式。

盯着作战任务练。按照“任务-战法-能力-训练-检验”的闭合回路,基于作战任务筹划训练,依托实案组织训练,逐次分解细化作战任务清单、能力指标清单、训练内容清单。“依任务破题、依大纲出题”,把作战任务转化为训练问题,把未来打仗需要的能力全部练实练到位,形成作战与训练的紧密耦合。

紧贴战场环境练。用打仗反推训练,克服和平练兵积弊,把“残酷、流血、对抗”战场特征突出出来,全程构设真实敌情、对抗条件和复杂电磁环境,多课题串联进行、昼夜连贯实施,在极限条件下精练技能、在对抗方式下研练战术、在干扰环境下磨炼指挥,想方设法解决训练条件不难、敌情意识不强、战术动作不实、战斗作风不好等问题。

适应战争形态练。着眼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进,突出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学习,突出信息化和先进侦察、通信、指挥等装备器材研练,突出新型作战力量专业化打造和融入体系训练,强制性练好用好现有指挥信息系统,遵循网络聚能、信息赋能的制胜机理,在构建体系、融入体系中提高体系作战能力。

破解练官不过硬的问题

强军先强将、练兵先练官,部队训练要实战化,指挥训练更要实战化。要把指挥员训练突出出来,拿出有效举措,加快增强各级指挥员筹划指挥打仗能力。为此,必须优先破解“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问题,使各级指挥员取得领兵打仗的“资质证”。

以“联合”为先。强化联合制胜、无联不胜理念,搞清搞透诸军兵种部队及新型力量武器装备、作战优长和运用原则,熟悉熟练基于联侦联情信息掌握综合态势、基于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控制部队行动和基于数据链组织联合作战协同的方法,抓紧抓实指挥机构按战时编组的联动联训,补齐联合指挥短板。

以“五会”为基。首长机关加强以“知敌、知我、知环境、知技术”为核心的理论学习,深化以战争制胜机理为重点的问题研究,强化危局、僵局、败局态势下的指挥研练,抓实基于“六个一”指挥训练;分队指挥员突出“直面战场”,强化以精熟地图、精通通信、精确计算、精准口令、精于出奇为关键的指挥训练。熟悉作战“一个过程”各时节指挥关节和行动要领,硬性落实基于系统态势掌握、火力运用筹划、临机召唤火力、临机自主协同和战场突发情况的应急应变,强化战场实际指挥控制能力。

以“善谋”为核。要盯着发挥不对称优势抓谋划,瞄准敌人的软肋和死穴,发挥我综合优势,以高打低、以快打慢,以能击不能;要盯着出奇制胜抓谋划,在敌意想不到的时机、方向上出奇,在特战、网电等新型力量使用上出奇;要盯着临机应变抓谋划,提高因敌、因我、因地、因势除旧布新、通达知变能力。

以“重算”为要。牢固树立“精算深算细算”指挥理念,熟记战术技术标准、敌我武器装备性能和各类效能实验数据,学习掌握算潮汐、算时间、算兵力、算强弱、算效能、算战损、算消耗的筹划方法。强化依托网络信息系统构建精确模型、以算立案的筹划训练,实现筹划决策由“拍脑袋”模式向以数据、模型为基础的精确计算模式转变。

破解创新不够实的问题

军队一切创新都要用是否有利于提升战斗力这个标准来检验。要围绕实战实效抓训练创新,着力破解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矛盾问题,不断增强实战化训练的生机活力。

紧贴实际创新训练内容。训练内容是军事训练最生动、最活跃的要素。训练内容并不是越多越花哨越好,不能盲目照搬照学外军,更不能搞中看不中用的假把式。必须聚焦作战任务,立足本兵种专业现实能力和装备条件,在按纲与按战施训的结合上创新训练内容,突出战场应用性的核心技能专攻精练、战斗体能强化训练。

着眼实效创新训练模式。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是实战化训练发展方向。必须按实战要求全系统全要素构建信息系统,将信息延伸至营连末端,将网络交链至武器平台和火力单元,围绕指挥控制更灵、反应时间更快、行动流程更优,积极展开侦控打评一体的专项链接试验攻关,着力促进信息与火力、技术与战术、人与武器系统的有机融合。

围绕实战创新考评方法。考评是牵动训练的“风向标”,要用“考为战”牵引“练为战”,创新与实战一致的考评方法,落实真考、实考、严考和难考。在按纲按级落实普考的基础上,以首长机关、分队军官、险难课目、战术应用为重点组织抽考,以综合性应用性课目为重点组织比武,创新规范不搞预先勘察和预演排练、按战斗进程逐段显示目标的实战化检验模式,广泛推开训考分离,提高训练考核的实战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破解机制不顺畅的问题

当前,我军先训后补、联合训练等体制机制正在改革进程中不断完善。从体制机制上研究解决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对于部队来讲,要借鉴先进理念,勇于探索实践,逐步建章立制。

用先行试训机制抓源头。扭住教练员队伍培养和教学组训模式规范两个重点,按照“旅团有先行营连、重难课目有示范分队、每个专业有首席教员、每名指挥员要组训任教”要求,逐级指定先行分队和首席教员,逐级分配教学示范任务,先期展开试训研究和规范,为部队示范引路、立起标杆,从源头上确保训练质效。

用精细管理机制抓过程。推行全过程的训练精细管理,发挥网络系统作用,强化数据分析和利用,为每名官兵、各级单位建立动态更新的训练档案,全方位监控训练进度。同时把训练质量作为控制进程、确定训练编组的参照系,把训练成绩作为评估训练绩效、评定训练等级的“度量尺”,解决训练管理粗放、训练评估权威不高的问题。

用训练监察机制抓督导。固化各级训练督查人员编成、职责任务,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反馈。推动训练监察由定期派遣向常态落实、由重查秩序向重问质效、由现场查看向临机抽考转变,督促部队严格落实各项训练法规,规范演训活动组织实施。

用训练问责机制抓问效。着眼根治“训好训坏一个样”,推行全过程全要素问责制,把军事训练责、权、利统一起来,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训练职责、任务、标准,以考核成绩为依据,训得好就要重奖,训得差就要严罚,奖要奖得令人振奋、罚要罚得让人冒汗。

破解训保不配套的问题

着力破解当前训练保障滞后的问题,积极创设和优化训练环境条件,为实战化训练提供有力支撑。

用好大型训练基地。充分发挥大型训练基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联合特色鲜明、实战化程度高的优势,按照全年度安排、满负荷运行、全天候训练思路,贯彻全程对抗、全程检验、全程考评、全程量化要求,以三年为一周期,安排部队成建制进入训练基地,围绕使命课题展开研究攻关和全过程全要素检验评估,实现从训练场走向战场。

完善部队训练场地。借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政策,采取置换整合、化整为零、征租补偿等方式,有效利用军地可用资源,力争满足训练需求;按照“基础训练不出营区、班组训练依托营区、体能训练房前屋后”要求,将训练场地与营区建设统筹规划,变“花园式”营区为“战斗化”营区,提高保障效益。要特别注重加强新型作战力量训练场地建设,这些新装备只有平时有练武之地,战时才有用武之力。

发展先进训练手段。瞄准网络化、模拟化、智能化方向,加大装备模拟、先进靶标、复杂战场环境构设系统建设力度,推进模拟训练中心、兵棋系统、作战实验室等建设,构建作战指挥、装备操作和作战运用“三位一体”先进训练手段体系。支持合格的地方企业参与军训器材研发,采取定期发布采购信息、举办先进技术展览等方式,拓宽供给渠道,引进先进技术,降低训保成本。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