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连载3】《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5年度报告发布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秉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和合作共赢理念,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主要利用2014年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系统地生成了监测区域陆域与海域现势性较强的土地覆盖、植被生长状态、农情、海洋环境等方面的31个生态环境遥感专题数据产品。

1 陆域生态资源及其空间分布

“一带一路”沿线陆域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森林、草原、农田等生态系统多样,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区域差异大。森林、草地、农田总面积为3673.52万km2,占监测区域总面积的69.11%。2014年“一带一路”陆域监测区森林总面积为1279.33万km2,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35.10%,占监测区域总面积的24.07%,森林地上生物量达1495.03亿t。

2 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差异

“一带一路”陆域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平均值为0.34,但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地区差异极大。与人口聚集及农业大面积开发紧密相关,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欧洲区、东南亚区和南亚区;受干旱、寒冷和高海拔等因素的影响,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东和北非。欧洲区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平均为0.52,大多在0.4以上,主要为农田垦殖性和城镇建设性开发,北欧气候严寒,人类开发利用受限,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南亚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平均为0.48,在各区中排第二,其中,印度和孟加拉国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整体较高,大多在0.6以上,主要与农田垦殖与城镇建设性开发有关。东南亚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平均为0.42,在各区中排第三。蒙俄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平均为0.36,比全球平均水平稍高,其中,俄罗斯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大于0.5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以建设性开发为主;蒙古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普遍低于0.4。中亚区地广人稀,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平均为0.35,仅高于非洲东北部区和西亚区。西亚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平均仅为0.19,稍高于非洲东北部区,其中,叙利亚北部、黎巴嫩、以色列北部、地中海东岸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均在0.6以上,开发程度较高;而沙特、阿曼、阿联酋、科威特以及伊朗和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荒漠分布广泛,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普遍在0.2以下。非洲东北部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最低,平均值为0.16。

3 海区和重要港口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状况

本次监测的12个海区总面积约2242万km2。2003~2014年,12个海区透明度总体呈增高趋势,水质环境总体好转,呈现近岸低、外海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波罗的海最低,年均约3m;北海南部、孟加拉湾北部、阿拉伯海东部、中国东部和波斯湾等海区透明度较低,年均小于5m。

(来源: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高菲。原文载于卫星应用微信公号,已获授权转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