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卫星应用》期刊记者对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魏永刚副院长进行了独家专访。
1. 您觉得中国航天技术及应用标准化协会成立有何意义?
去年3月11号,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标准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设立团体标准,通过团体标准,激发社会团体制定标准、运用标准的活力,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团体标准形式更加灵活、响应更加快速,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科技快速发展的需求,对高效服务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都具有重要作用。
伴随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航天标准体系,有力支撑了航天科技重大专项和航天技术创新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航天行业标准和航天企业等各级标准,标准已经成为航天核心竞争力重要标志。但是面对航天发展新形势,我们的标准化工作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标准体制机制,还难以适应航天技术及应用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与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脱节;二是面向航天应用的标准较少,还不能满足社会广泛的、迫切的、多样化的需求;三是航天国际合作中对于标准的需求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的改变这种状况,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决定成立中国航天技术及应用标准化协会,联合航天技术及应用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推进团体标准建设,主要是利用协会标准的灵活性,打破行业界限,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协会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推进航天技术应用标准建设,服务社会治理和国民经济建设;二是发展创新性航天技术,促进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向市场和进入我们航天工程;三是促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应用成果的引进、出口和转化,实现国际接轨,实现国家标准走出去,产业走出去的总目标。
可以说中国航天技术及应用标准化协会的筹建和运营应该是恰逢其时,势在必行。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精神, 也是航天技术及应用市场开发、鼓励竞争的需求。建设中国航天技术及应用标准化协会是新形势下航天领域标准化工作一个新的平台,希望借助这个新的、开放性的合作平台,能够适应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为航天强国建设服务,为从事航天科学、技术和产品开发、卫星应用的社会各界服务。
2. 您认为小卫星对空间经济产业有何积极影响?
小卫星技术因其成本低廉、技术门槛低、部署快速等特点,其技术和产品正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炙手可热的焦点,从全球范围来看:一是行业参与者逐年增加。截止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近五十个国家拥有小卫星。整个小卫星产业参与者更是不计其数。二是数量爆炸式增长。截至2015年,全球在轨小卫星(质量≤500kg)的数量为460颗,占所有在轨卫星数量比的1/3。三是商业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市场调查显示,仅中国国内小卫星行业产值实现了年均19.84%的较快增长,超越了传统航天器制造业同期年均14.58%的增速。
那么,为什么小卫星会得到全球航天企业的如此青睐,我想还是小卫星自身价值所带来的。从社会价值方面来说:小卫星降低了航天技术和市场准入门槛。 许多中小企业以及大学都相继加入小卫星研制以及运营发射的行列,一些新兴国家也依靠小卫星敲开了航天工业的大门,实现卫星发射零的突破,推动了全球航天技术的整体发展。 从经济价值方面来说:据市场调查显示,100kg以下卫星的2014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7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会增长到19亿美元,成千上万的小卫星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从技术价值方面来说:由于其低成本和快速交付的特点,小卫星经常用作实验平台进行新技术的在轨演示,通过小卫星进行验证,能够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并有助于提升空间技术水平。从管理价值方面来说:相对于传统卫星高可靠性要求,小卫星可以通过卫星星座,备份星等方法来实现航天活动的风险减缓,满足任务要求。
今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从无到有,正逐步向商业化和国际化发展。航天技术、产品和服务更加广泛的融入到经济建设,现在很多科研院所、学校以及民营资本将进入航天领域,将极大地推进航天技术创新和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步伐,随着小卫星平台产品化、载荷多样化的发展,小卫星应用将存在无限想象空间,我们也相信小卫星产业必将得到爆发式增长。
3. 您认为“标准”对小卫星发展有何意义?
随着军民融合战略和航天产业化发展的深入推进,以小卫星为典型代表的商业航天快速发展。在小卫星制造和空间应用领域,由原来的一枝独秀变为百花齐放。上面我也谈到了小卫星的一些特点,小卫星与大卫星在管理方式、研制模式、研制队伍的差异,最终反映在标准的差异上。小卫星产品研制成本有限,如何控制研制成本?如何降低研制风险?如何避免在轨问题?如何满足任务要求?我认为一定需要标准化。首先,小卫星的规模发展需要标准的规范。标准化能带来统一的基准,明确的要求,协调的接口。第二,参与者需要标准的引领。标准可以明确小卫星应当符合的要求,从而帮助那些计划进入航天领域的小型企业和大学快速掌握规则,进而解决他们一些困惑。第三,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内容纳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团体标准,都将大大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第四,可以促进小卫星的国际合作。标准是国际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标准可以促进国际间技术交流,共同开展小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最后,小卫星发射对空间环境保护也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方面我们也需要严格执行国际规则和标准。总而言之,我国小卫星的标准化工作,对适应国际、国内小卫星技术发展要求,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此次小卫星技术与标准化论坛,我们倡议:在协会设立小卫星工作组,就是为了专门负责小卫星设计、制造及应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希望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携手推进我国小卫星技术和应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孙忆鸿。原文载于卫星应用微信公号,已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