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当希腊神话“照”进现实:宙斯盾战斗系统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作者:孙武

制作:光明网军事科技前沿

出品:科普中国

  人们常说“20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但随着人类导弹技术不断的发展,曾经叱咤海洋的各类大型舰艇也遇到了各种难解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构建“水面导弹系统”以做真正的有效防御。

  众所周知,确保生存是战斗的根本。美国为了确立海上霸权,构建了数个有针对性的系统,并在1969年12月改名为空中预警与地面整合系统(Advanced Electronic Guidance Information System/Airborne Early-warning Ground Integrated System),英文缩写刚好是希腊神话中宙斯之盾(AEGIS),所以也译为“宙斯盾”系统。

图为“宙斯盾”级战舰进行垂发导弹齐射

图为“宙斯盾”级战舰进行垂发导弹齐射

  时至今日,全球各国已有大量的“宙斯盾”级舰艇服役,如周边日本和韩国,则分别拥有六艘和三艘“宙斯盾”驱逐舰。在不远的未来,日本将建造的两艘驱逐舰和韩国也将新建三艘KDX-Ⅲ“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均具备“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能力。可以说,在未来50年内,“宙斯盾”依然是以美军为首的西方国家主要舰载防空系统。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宙斯盾”系统的产生有它的必然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前苏联的导弹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数个装备反舰导弹的大型水面舰艇,对美国海军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想要成功的防御来袭导弹,首先是对于多目标的追踪和威胁分析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地形或者是电磁干扰环境下持续作业的能力——传统的机械转雷达因为资料更新率的关系,对于低空或者是高速的目标在侦测与处理上有诸多的缺点——而在越战时期开始引入数位电脑协助的自动化作战系统的经验,让美国海军对于利用电脑增强对多目标追踪管制与情报掌握能力愈来愈有信心,这也构成了“宙斯盾”体系的基础。

  在雷达系统发展方向明确后,第二个难题便是如何是面对大量空中目标,尤其是高速反舰导弹来自多方向的可拦截数量。在经过数次试验后,美国军方决定将所有的侦测、指挥、控制和作战系统全部整合在一起,不再让各别系统下的管制台与作业人员各自为政,这也既整合了各个平台的能力,又大幅度的缩短了对来袭导弹的反应时间。由此,“宙斯盾”的发展方向就此确定。

图为美国海军“宙斯盾”战舰发射“标准-3”拦截导弹

美国海军“宙斯盾”战舰发射“标准-3”拦截导弹

  现如今,“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核心由5大系统组成:SPY-1相控阵雷达系统、MK1指挥决策系统、MK1显示系统、MK1武器控制系统、MK1战备检测系统。此外还有MK29作战训练系统、AN/SRS-1战斗测向系统。由此可见,它不仅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更是高度数字化的平台整合。在这个基础上,系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具备了数个架构的分支。“宙斯盾”作战系统一共有多种不同的架构,称为“BaseLine”(基线)。这些架构是以前一代架构为基础改良或者是增加新的装备,部分基线架构仅安装在巡洋舰(CG 47级)或是驱逐舰(DDG 51级)上。这也细分的架构,对不同型号的新旧战舰有了精确的性能提升,不断的细分化,也是“宙斯盾”系统得以长久服役的重要原因。

  随着世界各国海军的不断发展,服役已几十年的“宙斯盾”系统也将面临退役的一天。但是在不远的将来,它依然是美军和西方国家主要的海上作战技术平台,新一代“宙斯盾”基线9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也将被日韩军方采购。它装有美海军最先进的SPY-1多功能雷达,与MK41垂直发射系统及导弹配合使用,这一系列的升级,让这位来自希腊神话的“宙斯盾”,老当益壮。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