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芳 石海明(国防科技大学)
制作:光明网军事科技前沿
出品:科普中国
随着现代生物交叉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自然地将其与战争联系起来,进而提出有关生物特质的战争概念。相较于上世纪初,因不可控的大规模杀伤性而淡出战争舞台的传统生物武器,现代生物武器的可控杀伤、非致命杀伤和精准杀伤,将有可能颠覆现有武器装备的打击方式、毁伤方式和应用方式,并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战争模式,最终带来军事领域的一场新的军事革命。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由生物交叉技术所打造的升级版信息化战争形态,不仅将推动信息战向新阶段的发展,而且将有可能促使国际军事格局进一步的失衡,使我军面临严峻的军事威胁,由此,加强有关生理信息战的研究成为我军现阶段信息战研究的关键。在生理信息战的前沿科技军事应用动态方面,尤其需要关注人类基因攻击、阈下信息控制、仿人机器人作战等相关战法。
人类基因攻击。
早在2000年6月26日,人类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这为人类基因技术的发展带来里程碑式的影响,并被誉为人类的“生命之书”。将基因技术运用到战争中,则可称之为基因攻击,即利用生物遗传工程重组DNA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调控、构建和改造微生物及其毒素以达到战争效果的生物技术手段。从基因攻击的“武器装备”分类,基因攻击可分为三类:致病或抗药的微生物攻击;攻击人类的“动物兵”攻击以及种族基因武器攻击。由于基因攻击的杀伤力大、成本低廉、施放手段多样等优点,它将有可能对未来战争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基因攻击增强了战争的隐蔽性和破坏性,战争的结局不再由“流血拼杀”、“摧毁城池”等来决定,而极有可能在不费一枪一炮的情况下便致对方“缴械投降”。另一方面,基因攻击机理独特,既可攻击敌后方,也可攻击敌战场目标,还可在非交战状态下运用,这模糊了战场前方与后方、战与非战的界限,势必对未来战场的战略战术、军队编制等带来重大调整。在此基础之上,一些西方国家正以研制疫苗的名义秘密地进行着有关人类基因攻击的生物技术研制。
基因编辑利器CRISPR-Cas9
仿人机器人作战。
在今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星球大战7》当中,机器人BB-8以其高超的人工智能和呆萌的外表,赢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现实战争中,机器人也已经开始走上战场。从仿人机器人的发展阶段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半自主型机器人,即可以自主观测目标,也具有杀伤能力,但它不能自主做决定,它需要通过后方的操控人员来给它指令,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动作。二是有限自主性机器人,即可以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目标加以区分。比如它可以判断哪些人群是持有武器的军人,哪些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型,它可以自主判断去杀伤哪一类的目标。三是全自主性机器人,即具有高度智能,这一阶段的仿人机器人还处于理论推演的状态。据报道,近日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中首次使用了作战机器人。此次出动的两种作战机器人代号分别为“平台-M”和“暗语”。这两款半自主型的作战机器人,分别是履带式底盘和轮式底盘。在作战的过程中,它们有较好的战场感知能力,能够通过光电设备,侦查战场环境,把情报传送到5公里范围内的后方,然后由操作人员通过这些情报,来遥控操纵机器人进行前进、转向、停止、射击这些动作。
德国费斯托公司研制的蚂蚁机器人
阈下信息控制。
长期以来,意识问题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中挑战人类智慧的谜题,而有关意识研究中的阈下信息研究正逐渐成为生理信息战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阈下知觉(subliminal perception),即低于阈限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反应。阈下信息则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信息的阈下植入达到对人心理的影响,进而实现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全面控制。由于人们不能有意识地知觉到刺激的存在,但它却影响随后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和决策,这就为在未来战争中寻找更加隐蔽、安全的认知行为控制提供了平台。早在1991年3月26日,美国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便使用了阈下信息技术对抗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如在利雅得美军战争行动部署中,就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机密”的阈下信息控制计划。该作战行动由一套系统完成,系统中的标准无线电频率广播便承载了潜意识的思维改变信息,以达到信息控制的作战目的。近年来,美国国防部就持续进行了心理战、生物战与信息战的整合性研究。此项研究囊括了心理学、生物学、药理学、信息科学及宗教、社会研究等多个学科、多个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及大学的研究队伍。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组织与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战士纳米科技研究院(由美国陆军所资助)、国际意识研究实验室(负责制定全球意识影响计划)。这些研究项目旨在借助媒体通过阈下信息影响技术达到影响人大脑意识的目的。
2014年,荷兰神经学专家柯罗斯宣布
成功采用电击疗法删除了人类大脑里的痛苦记忆
融合式精确打击。
现代生物交叉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如DNA芯片技术便融合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物理学、组织化学、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而反过来,生物科技的交叉学科属性又将促进与之相关的技术向微观空间作战的能力发展。作为战争打击用途的融合式生物技术,将比现行武器更明确地指向人类,比传统生物武器更精确地干预人类某些功能。200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商务部(DOC)共同资助50余名科学家开展了一项有关“新世纪带头学科”的研究计划,研究结果为一份题为“聚合四大科技,提高人类能力”的报告。报告中强调:NBICS(纳米-生物-信息-认知-社会)的技术综合可能成为人类伟大变革的推进器。可以设想:在未来的生理信息战场,融合式精确打击“武器”将按照预先的设定击中人体内分子结构,从而真正进入生命微观空间的制生权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