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军事】
作者:逯志安 袁艺 (军事科学院)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用于军事目的的阿帕网诞生以来,信息网络技术迅速从军事领域拓展到民用领域,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随之,网络空间的各种安全问题逐渐凸显。网络空间中的破坏性因素可以在瞬间传导、扩散、积聚和放大,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使人类社会陷入严重的失序。于是,围绕网络空间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网络空间安全,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作战样式:网络空间作战。它们的深入发展,必将引发战争形态、作战方式、武器装备等一系列变化,从而带来一场全新的军事变革。
人类有史以来,有据可查的战争大约有1.45万次。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作战对手,都追求着共同的制胜之道,即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充分依赖高技术优势,对敌方战争体系和作战体系中的要害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但与此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仅仅依靠常规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打击,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发动一场常规战争,需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精确制导弹药非常昂贵,难以做到持久打击。因此,通过网络空间对敌实施精确、高效打击,成为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网络空间作战以“软杀伤”为主,具有“发现即摧毁”的高时效性和“低消耗、低投入”的高效费比,通过点击鼠标、敲击键盘、轻触屏幕,即可瞬时发起攻击,一段代码就有可能造成目标失能和失效,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因此,通过网络空间攻击敌信息系统、瘫痪敌作战体系,达成战略和作战目的,能够起到精打巧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大大降低战争的代价和成本。
2011年开始,西亚和北非一些国家发生政局动荡,并最终导致突尼斯和埃及政府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垮台,史称“颜色革命”。而网络舆论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有人刻意在网络上实施扰乱和破坏活动,利用“脸谱”和“推特”等社交网站,在互联网上发布大量有损这些国家领导人形象的信息,激化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这些事件被称为“互联网革命”。这充分说明,围绕国家政局的热点问题,利用网络空间影响舆论导向,能够对国家的政治格局、外交事务、民众情绪等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国家的政权垮台。众所周知的“震网”病毒,仅用512K字节的代码就破坏了伊朗核设施1000多台离心机,直接达成战略目的。去年年底乌克兰电网遭到黑客攻击导致大面积停电,充分说明通过网络攻击破坏电力系统,在技术上已成为现实。
早在1997年,美国海军就提出了网络中心战的概念,这个当初只是在军种范围内探讨的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思想,目前已经得到美国国防部及美国陆军、海军和空军的普遍接受,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要义就是构建一张网络,把作战指挥、武器控制、部队行动等融为一体,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整体作战效能。现在,近20年过去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建成了自己的军事网络,通过网络的聚合作用形成作战体系,提高了联合作战能力。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提升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精确打击、投送机动、多维防护、综合保障等对信息网络的依赖度越来越大。
近年来,部分军事强国已经把实施先发制人的网络战、夺取网络空间优势乃至制网权作为制胜的关键,并以此展开网络战演习和部署。在他们的构想中,将“致盲”信息网络系统作为首要作战任务,将防空雷达网、通信关键节点和主干链路等列为重点打击目标,设想实施网络空间战略威慑和以瘫痪战争体系为目的的网络攻击。今年以来,美国国防部和美军驻伊拉克将领多次宣称,要对IS发动网络攻击。可以预测,在未来战争中,网络空间作战,特别是网络攻击行动将会成为战争制胜的有效手段。攻击的一方可能凭借网络战技术优势,攻击对方的核心信息网络,干扰、中断甚至“接管”指挥控制系统,限制作战体系整体能力的发挥,使作战体系陷入指挥失灵、协同失调、武器失控的严重不利局面。
原文刊载于光明日报2016年09月29日 11版 科普中国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