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赴俄比武,中国军队收获了什么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里约奥运赛场上各项赛事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来自18个国家的军人代表队正在“国际军事比赛-2016”的赛场上激烈角逐。经过半个月紧张比武,8月13日,赛事在莫斯科市郊的阿拉比诺靶场落下帷幕。

我军代表队参加了全部23个比赛项目中的21个,获得1项第一名、18项第二名、2项第三名,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各方赞誉。这是2014年以来中国军队第三次应邀参赛,本次共派出1000余人的庞大队伍,是除俄罗斯外参加比赛项目最多的国家,并在几乎所有项目中都有所斩获。

“国际军事比赛”是众多国际军事赛事中的后起之秀,在俄罗斯倡导下于2013年开始举办,首次参赛的只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四国,比赛项目以“坦克两项”为主。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赛事日臻成熟,规模逐年扩大,项目不断增多。

“国际军事比赛”项目设置源于俄军内部的训练课目。俄军历来重视坦克兵、装甲兵、炮兵、航空兵等兵种专业的单兵和车组技能训练。“国际军事比赛”就是围绕各专业兵种的装备操作、技术动作、战术运用等基础训练课目进行比赛,比较著名的是“坦克两项”“航空飞镖”“苏沃洛夫突击”等项目。

“坦克两项”主要是指机动越野和精确射击,就是在规定距离条件下,坦克车组越过雷场、浅滩、丘陵、崖壁等障碍,依次完成火炮、机枪射击;“苏沃洛夫突击”考核的是步战车组,竞赛条件与“坦克两项”相似;“航空飞镖”属于航空兵竞赛项目,主要比赛方式是强击机、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等多种机型突破地面防空系统后,对地面目标实施攻击。

2008年~2012年,面对北约东扩对俄西部的战略挤压、美全球快速打击能力提升对俄战略稳定的威胁、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军费不足等内外压力,俄军进行了建军后最为彻底的“新面貌”改革。改革完成后第二年,俄军倡导举行“国际军事比赛”,既是为了检验改革成果、提升训练水平,也有深化军事外交、扩大国际影响、促进装备出口的深层考量。俄罗斯在不遗余力“秀肌肉”的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了自己“并不孤单”。

中俄两国是“国际军事比赛”的重要参赛国,参加“国际军事比赛”,是深化中俄两军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无论从参赛规模还是奖牌数量上看,中俄两国是这个舞台上当仁不让的主角。事实上,在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运行的背景下,中俄两军的务实合作深入发展,从高层战略磋商到国际军控合作、从联合反恐演习到边境联合管控、从人员交流培训到装备技术合作,呈现出大格局、多领域、全方位的发展势头。而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则在更大程度上加深了两军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参加“国际军事比赛”,是检验装备质量、训练水平的难得契机。近年来,随着我军装备技术发展和训练理念提升,实战化军事训练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跨区机动演习、海上实兵实弹对抗演习等检验性训练课目越来越多进入训练场,训练场上硝烟味儿更浓了,假把式不见了,硬功夫更精了。据报道,参赛的新疆军区某师车组之前在大漠戈壁从三九练到三伏,把96A坦克的技术性能提高到极限。在8月7日的“坦克两项”单车收官之战中,他们虽然最后一个出发却先于对手撞线,展示了雄厚的技战术水平。

此外,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可以借鉴融合外军之长、补己建设训练之短。如今,在规则多变、对手各异的国际军事赛场,官兵们在比赛中学习、在总结中提高,不仅近距离感受实战环境,还能以最直接的方式熟悉外军训法,查找弱项不足,积累训练经验。

比赛中,主办方的课目和规则设置实战化程度非常高。俄军海军陆战队障碍训练场种类多,除了生存路线、侦察小路、专项障碍赛道,还根据地形、任务设置不同的障碍物;行动中携行装具不固定,而是按岗位任务区分;战术动作没有口令,而是按情况处置。

比赛结束后很多参赛队员感慨说,训练中动作整齐漂亮不是目的,实用有效才是根本;基础训练也要强调战术背景,单兵训练也要融入团队合作……国际赛场上的收获,不仅拓宽了部队官兵的视野,激发了转型发展的动力,也为更加贴近战场训练注入了生机活力。

参加“国际军事比赛”,也可以在更大舞台展示中国军队形象。随着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军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以日益开放、积极、自信的姿态活跃在国际军事舞台,中国军人的“颜值”一路飙升、势不可当。这次比赛,中国军队16支代表队自带国产装备亮相赛场,彰显了中国制造的成就与自信,参赛官兵在比赛中也展现出了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

(作者:王银赛 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