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今年年初,发布了题为《从庇护所到战场:美国太空防御与威慑战略构想》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针对当前美国在太空防御与威慑问题上面临的挑战,提出系统并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有限太空战”构想,引起国际战略界广泛关注。
基本构想
报告从太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及其所面临的日益增长的威胁出发,在系统分析各类可用于应对太空威胁主要措施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制定限制太空战争并能使美军有效作战的规则,包括:首先使战争蔓延到太空是促使事态升级且不负责任的;禁止发动对人类利用太空能力造成持久伤害的动能攻击;攻击或扰乱战略太空系统将使事态高度升级而应当遭到反对;没有直接和充分参与冲突的卫星和太空资产不是合法的攻击目标;使用非太空手段回应太空系统的攻击是合法的。报告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应如何有效维护这些规则。
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其目的就是要保持美军的军事优势,并要求潜在对手遵守规则。对此,报告提出应通过建立可信的威慑与特定的能力维护规则,使潜在对手意识到发动太空攻击将付出一定代价,或者会最终失败,进而促使对手知难而退。
综合来看,“有限太空战”构想所提出观点并非完全独创,兰德公司在《太空威慑和先发制人》等研究成果中,曾经提及过建立规则并通过惩罚性威胁和降低对手攻击效果来维护规则的设想。但报告综合考虑当前面临挑战与现实能力限制,提出了令人信服且较为清晰的应对思路。
提出动因
美国作为全球军事航天技术的“领头羊”,之所以率先提出“有限太空战”这一概念,源于其军事战略、所面临现实挑战和军事能力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是保持绝对优势的战略诉求。在近年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指导下,太空、网络、无人作战等领域都被美国视为继续保持其绝对军事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制太空权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航天器能够在主权国家边界范围内活动,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存在,比其他任何作战平台都更加灵活和通用。当这一优势面临挑战时,对太空战的深入研究探索自然不可避免。
二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直接威胁。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在直接摧毁或干扰卫星等破坏太空系统方面长期存在着难以逾越的技术“天堑”。在冷战时期,前苏联仅具备运用核武器攻击太空的能力。基于各自利益,美苏双方在太空领域谁也不敢发难对方。但进入21世纪后,技术进步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具备打击太空系统的能力,美国独自支配太空的时代随之结束。
三是弥补突出弱点的客观需求。多年来,美国在航天领域一家独大,其现有太空系统大多并不具备防御能力。而当前美军最引以为傲的信息优势,正是建立在这个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上。可以说,美国太空系统成为克劳塞维茨作战理论中绝佳的打击“重心”。令美国雪上加霜的是,现有的可能应对措施,无论单独使用还是联合运用,都不足以完全消除威胁。因此,“有限太空战”构想的提出,既是客观需求,也是无奈之举。
主要局限
美国“有限太空战”构想在维护太空安全稳定方面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其出发点归根到底还是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和军事优势,基于这一基本立场,注定使该构想存在难以避免的局限性。
首先,过于明显的倾向使相关规则难以获得广泛认同。尽管报告反复强调应当对太空战目标、手段进行限制以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但同时又明确提出,当自身太空系统遭受攻击,反击将并不局限于太空手段。这种明显不平等的规则显然很难被其潜在对手所接受。究其根本,美国军队对太空支持的依赖性远大于任何对手,而运用非对称手段加以反制则是对手首选的“撒手锏”。
其次,威慑手段无法在复杂情况下有效控制冲突强度。“有限太空战”构想中,有效威胁仍是维护相关规则最主要的手段。然而众所周知,太空威慑同样存在失效的临界点,当冲突升级导致发动太空攻击的收益超过代价,攻击将不可避免。比如在双方已经爆发激烈地面冲突的情况下,打破美军巨大的信息优势将是对方的首要目标,此时即使美方声称会通过大规模地面作战报复太空攻击,显然也很难再起到威胁作用。因此,当具备太空攻击能力的对手决心维护自身利益,甚至不惜与美军一战时,“有限太空战”的构想就很难实现。
再次,相关对策可能进一步加剧未来太空冲突。可以预见,提升新部署太空系统的防御能力,会促使对手改进攻击手段以确保摧毁;充分展示力量优势,提高威慑效果,则无疑会导致各航天大国更有针对性地加紧相关建设;即使避免采用动能摧毁的攻击方式得到广泛认同,电磁、激光乃至以非动能手段驱逐卫星出轨等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攻击目的。
未来太空战争是否能保持“有限性”尚未可知,激烈的军备竞争和太空武器化却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在重新建立稳定的力量均势前,太空从庇护所到战场的转变恐将不可逆转。
(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