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统计数据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处于逐年上升趋势,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了解这类疾病的先兆表现,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都十分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的先兆症状有什么?
心脑血管疾病除了常见的胸痛、胸闷气短外,还常伴随恶心呕吐、心悸、四肢疼痛、头痛头晕、一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清等症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如果这些高危人群出现上述症状,很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先兆。
“秋老虎”期间,心脏病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持续时间延长、发作频率增加、缓解方式变化等情况,可能意味着病情加重,更要多加注意。
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哪些诱发因素?
秋冬季节气温低、温差较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管痉挛或收缩、血液粘稠度变化等,容易引起病人本身不稳定病情的加剧。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患病几率越高。但是,心脑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现在它也悄悄盯上了青壮年,成为中青年的高发疾病。从性别上来看,男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比女性高。
另外,还有一些可控的危险因素。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三高”,以及吸烟、久坐、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规律的控制,来改善和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如何科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诊早治,医生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平时的先兆症状和不典型症状。建议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搭配合理膳食,并保证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其次,监测身体的血压、血糖、血脂状况很重要。可以定期体检或者去专科医院接受专项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早诊早治,通过药物加之可控因素的改变,可以使身体指标达到理想水平,能够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我们要重视心脑血管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或减轻危害。
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郭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