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秋来临,天气越来越干燥,很多人都会出现由秋燥引起的过敏症状,身体容易受寒,手脚冰凉。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在御寒和滋补的过程中又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呢?
俗话说“春捂秋冻”,天气转凉是否适合“秋冻”?
“春捂秋冻”有一定道理,但需要因人而异。
对于身体强壮的年轻人,秋天外出时,易出汗,不适合穿过于笨重、保暖的衣服,否则会诱发诸如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老年人体质弱,则需适当增添衣物,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要注意脾胃中焦的保暖,可以适当吃一些暖胃食物。虽然可以身上不加衣,但要保护脾胃部位,增加腹部保暖性,防止寒气入侵。
如何通过食补,缓解入秋后的手脚冰凉症状?
天气渐寒,出现手脚冰凉症状的人,大多是先天肾气不足导致的。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肾的阳气是推动全身血液循环最主要的一个动力,肾阳不足也会影响到心阳不足。心阳不足意味着血循环不好,有微循环障碍,手脚必然是凉的。
从中医角度出发,可以使用补肾、温肾、补心气的一些办法,帮助推动阳气的运行,促进保暖。比如喝当归羊肉汤,或者做成粥,也可以用枸杞配合少量补肾的中药,加在炖肉的汤里,起到补肾气、补肝气的作用。
防止过度滋补!“贴秋膘”要注意什么?
“贴秋膘”对体质相对瘦弱的人比较适合,在脾胃能够吸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肉类的摄入,不建议吃过度肥腻的食物。可以适当采用一些保健的药材,如用枸杞、当归等炖羊肉,既有羊肉的温补,又有中医药食同源里的药物搭配。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在做汤、做肉的时候加入党参、茯苓等。平时有点阴虚、气血不足的人,天气干燥时也可以服用莲子银耳汤、雪梨银耳汤、莲子鸭肉汤等进行调理。
在滋补前一定要先调理好脾胃,否则不仅未达到效果,可能还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合理滋补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消化科主任医师吴红梅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