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高温、潮湿,家长在养护孩子时需要注意两件事:
第一,祛湿,不要忽视生津:
祛湿是贯穿整个春夏的工作,也是从初春开始我就一直在强调的事情,家长要坚持做。但除了祛湿,还有一个任务家长不能忽视,那就是生津。孩子是纯阳之体,新陈代谢旺盛,出汗量本来就是成人的2~3倍。夏季暑热,孩子到户外活动很容易就会汗流不止,此时很容易就会耗损津液,过汗还会伤及阳气。
第二,解暑,不要过食冷饮;
虽然家长都知道冷饮雪糕寒凉伤阳气,但夏季天气炎热还是会忍不住给孩子吃一点解解暑。我要唠叨几句,其实吃冷饮雪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暑,只是暂时把心火、胃火压制下去,消暑也只是瞬间的事。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可以适当吃一点,但绝对不能过量,否则后果只有一个,就是会损伤脾阳。
夏日酸梅汤:消暑、生津、开胃
夏季多吃酸,可以生津、消暑、解渴、开胃。针对夏季气候和孩子的生理特点,我推荐一个生津解暑的夏季保健茶饮——酸梅汤。这个茶方味道酸甜,可以搭配健夏方给孩子用。
酸梅汤,由乌梅、麦冬、陈皮三味食药材组成。
乌梅性温,味酸,能除虚火,安心神,生津液。夏季暑湿,孩子胃口不好,吃点乌梅可以很好地消积开胃,生津解渴。乌梅能敛肺、养阴、清热、止咳,古代医家用乌梅来配伍做“过敏煎”,证明乌梅在治疗孩子过敏性疾病方面效果也很显著,所以酸梅汤也很适合过敏体质或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用。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麦冬生津,生的是脾胃之津,能滋养脾胃。此外,麦冬性微寒,能下火,但力度平缓柔和,能顾及到孩子娇嫩的脏腑。
最后一味是陈皮。陈皮性温,味苦、辛,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乌梅、麦冬都能生津养阴,搭配燥湿的陈皮,可以防止养阴过度滋腻脾土。此外,陈皮能健脾理气,疏通气机。人体气机通畅,阴阳调和,消除身体的淤堵,孩子生长发育才会更好。
而且陈皮与乌梅的温性,能中和麦冬的微寒,全方搭配起来很温和,不会太过补益,也不至于太寒凉。再加入适量冰糖调味,酸酸甜甜的,很适合孩子的口感。现在开始,可以每周给孩子用一次。
酸梅汤
材料:乌梅1个,麦冬10克,陈皮1克,冰糖适量
做法:
1. 将乌梅、麦冬、陈皮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水;
2. 大火煮开后,小火熬煮30~40分钟;
3. 放入冰糖,熬煮至冰糖化开,晾温饮用。
功效:生津除烦、理气燥湿
宜忌:此方可作为夏日保健用方,每1~2周喝1次。3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用。 蚕豆病可用。
酸梅汤适合哪些孩子用?
1、汗多的孩子,加浮小麦15克
酸主收,能把汗液收住,防止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酸能生津,古人说到的“望梅止渴”,当看到酸杨梅忍不住吞口水,这其实就是一个生津的过程。
当家长发现孩子在户外活动时间太长,汗出不止,可以给孩子用酸梅汤,一方面可以止汗,另一方面可以补充津液。
另外,针对汗多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加浮小麦。浮小麦性凉,味甘,能收涩、益气、解热、固表止汗,加到酸梅汤中可以增强止汗的功效。
2、积食、胃口差的孩子,加山楂5克
夏季湿热多雨,气温较高,湿热、暑热蕴蒸。小儿脾胃娇嫩,为湿热所困,容易出现消化能力下降、食欲下降等症状,所以孩子很容易积食、也不想吃饭。
乌梅有很好的消食消滞、益胃生津之效。古人甚至用它来做“思食丸”,专门治疗孩子不爱吃饭的病症。如果孩子刚好积食、胃口差,家长可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山楂,山楂性微温,味酸、甘,能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3、上火、阴虚火旺的孩子,加罗汉果1/3个
家长不难发现,阴虚的孩子特别容易“上火”,但这种“火”是虚火。虚火是因为体内的水少了,火就没有制约,所以火就大。而夏季气温高,孩子又好动,出汗特别多,就算在晚上睡觉不动的时候,也满头大汗。如此一来,阴虚的症状如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脾气暴躁、小便黄、大便干就会更明显。
这种情况下,帮孩子养阴生津才是最有效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碗乌梅汤。如果孩子症状明显,家长还可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清热润肺、滑肠通便的罗汉果。
4、睡不安稳的孩子,茯苓10克
夏主心,心阳最为旺盛,此时很容易出现心火过旺的情况,导致孩子情绪兴奋、入睡困难、睡不安稳。孩子的体质是“心常有余”,这种情况在夏季会更为明显。
酸梅汤本身能除烦,但如果孩子出现入睡困难、睡不安稳的情况,力度就可能不够。这时家长可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茯苓,变成乌苓饮。
总的来说,无论是祛湿、生津还是解暑,顾护好脾胃还是最大的前提,具体的方法、给孩子用的食材、食疗都要温和,不能伤害孩子的脾胃。接下来,家长每天还是要做好“10秒判消化”和“4招助消化”的工作,每天根据孩子的消化情况安排膳食,积食了要及时用三星汤、新三星汤消食导滞,这才是顾护脾胃最简单、有效、直接的方式。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