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由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科普中国—2020年度科普推选活动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所长祝益民被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疫情期间,祝益民带领湖南12名专家组成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驰援津巴布韦和赤道几内亚,编写新冠肺炎防控国家建议书,受到津巴布韦总统和赤道几内亚总理的接见和赞扬。在采访中,祝益民表示,医务人员应当成为医学科普的主力军。
提高疾病认识 避免大众恐慌
“实际上每一次新发传染病来到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恐慌,这种恐慌是我们对于未知领域的一种不确定性。”祝益民认为,正因为大众对新发疾病的不了解,对很多新知识还缺乏认识,才会产生恐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医学科普。
祝益民表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时大家非常恐慌,但通过努力,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家不但减少了恐慌,并且在防控的各个环节上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所以,医学科普很重要。
做好科普工作 更好服务患者
祝益民表示,在现代科技和信息很发达的条件下,当一个人患有某种疾病的时候,可能会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容易按照资料上的信息“对号入座”,这种方式有时可以减少诊疗过程当中走一些弯路,但有时也会带来新问题。比如“对号入座”的时候,患者本身会产生很多焦虑。
“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去做好科普工作,权威的、科学的科普要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医务人员应当成为医学科普的主力军。”祝益民说。
掌握急救知识 推动全民健康
“实际上,急诊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祝益民认为,很多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如心跳骤停这种紧急的情况。在医学知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中,医务人员应当把急救的知识交给老百姓,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让大众能够进行自救、互救或者他救。
基于此,祝益民等医务工作者这些年都在积极推动急救知识的普及,他们希望能够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通过培训的“第一目击者”去挽救身边的人。所以在现场救护的“三个一”的理念下他们开展了“进诊室、进病房、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的“五进”培训,培训更多的“第一目击者”,成立“第一目击者行动”的联盟,编写“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指南的科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