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夏天宝宝爱“上火”怎么清热?这剂去心热“凉茶方”可喝

人民网科普
原创
最权威的生活科普平台!
收藏

我一向主张孩子少喝、慎喝凉茶,不用大寒之物清热降火。这让不少家长十分困惑,好像不知道该用什么正确的办法给孩子清热了。其实,我也说过,绝大多数宝宝都是积热——积食产生的体内垃圾带来的热。只要用好消食导滞法,清掉积食,宝宝的热证就能够自然消退。

如果夏天宝宝爱“上火”,一般也会容易出汗过多,津液匮乏。在补充津液的同时,搭配安心莲子水,宝宝也能舒服些。但还是有家长认为,这种调理太慢了。如果宝宝出现明显的反复口腔溃疡、反复长麦粒肿,喉咙肿痛,身上还起皮疹,晚上睡不安宁,早起眼睛糊着厚厚的眼屎……很明显就是体内有热出不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快速清热呢?

比起凉茶,另一个经典清热方剂可能更适合热证宝宝。古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专门针对宝宝虚寒体质,用4种中药材搭配出的清热方——导赤散。

眼观心火,热自小肠出

导赤散

材料:木通、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各6g。

做法:材料下锅,加1碗水,文火煎煮至小半碗即可。吃完饭后温服。1天1次,连服1~3天。

功效:清心降火,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适用年龄:3岁以上宝宝对证可服。蚕豆病可服。

注意方子偏寒凉,脾胃虚寒明显的宝宝慎服,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据说,钱乙是这样给小儿看病的:他对“目”的诊察十分细致。如果宝宝的眼睛是红红的,他就能直接判断病机并开方:“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这个导赤散,就是专门用于治疗宝宝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等热证的,被记录在《小儿药证直诀》中。直到今天,宝宝体内如有湿热邪毒猖獗,去中医院儿科门诊看病,不少医生也会将导赤散加减化裁来治疗。

我们可以看看导赤散包含的中药材。木通,性味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主要功效是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抓药时,注意区别木通和关木通。前者有股特殊的臭味,煮出来的药也比较苦;后者没什么味道,但内含毒素,不宜服用。生地黄,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它可以凉血、清热、生津,还可以养阴,多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同样注意区别生地黄和鲜地黄。鲜地黄是新鲜的块根;经过切段、切片、火焙等工序后的才是生地黄。生甘草梢,性寒味甘,归经心、肝、脾经。可以泻胃火,解热毒,除胸中积热。竹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经。宝宝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热证,均能用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一到夏季,宝宝心火就开始过盛。这4味中药材都经心经,有清心降火的功效。心火还会下导小肠,导致小便赤短,堵住了一个向下散热的出口。导赤散的清热,可以疏通这个出口,利水通淋。所谓“导赤”,就是把宝宝夏日过盛的心火从相通的小肠导出来。不仅如此,生地黄和竹叶除了能清火,还兼顾生津养阴。宝宝在夏天服用,就不用担心利水清热的同时,津液也会随之过度流失。导赤散之所以适合给宝宝在夏天清热,主要是因为它利水而不伤阴,清热力度不会过强,适合儿童。

宝宝什么情况适合用导赤散?

既然能导热清火,那宝宝吃了些煎炸烧烤的“热气”食物,回家就马上服用导赤散预防上火,可以吗?导赤散不是这样用的。宝宝天生体质虚寒,滥用导赤散,容易导致身体过寒,喝出问题。只有当宝宝有热证、尤其是心热时,服用导赤散才比较适合。

家长可以这样判断宝宝是不是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小儿药证直诀》下卷)除了容易生口疮、麦粒肿等明显热证,宝宝若喜欢趴着睡,时不时磨牙,呼气比正常要热一些,但又没到发烧的程度。再结合草莓舌等热证舌象,基本可以判断宝宝是心热,可以服用导赤散。

导赤散这样加减,针对宝宝不同情况的热

一般心热的宝宝,小肠的症状也比较明显。比如,宝宝可能小便很少,每次短且赤黄;有些上火严重的宝宝,排尿时甚至会有痛感。

这种情况,可以在原导赤散的基础上,加5g车前子或茯苓,增强清热利水的功效。如果宝宝阴虚比较明显,可以加5~8g麦冬增强养阴之力。

导赤散中能不能加黄连?

清热方剂大多很苦,得哄着宝宝喝。这是因为,很多清热方剂都有黄连这味以苦闻名的中药材。除非特殊情况,不太建议在导赤散中添加黄连,或者用黄连替换生地黄。一则是,黄连清热祛湿,如同抽湿机,不适合宝宝夏天服用。其次,黄连大寒,宝宝的体质难以承受;且黄连擅长的是清中焦的热,对宝宝夏日容易过旺的心火、小肠热来说,不完全对证。

那什么情况下可以在导赤散里加黄连呢?古代医家钱乙说: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在我看来,如果要给宝宝用黄连,以下两点缺一不可:① 宝宝“火大”,心火炽盛,且湿热邪毒侵体;② 年龄较大、脾胃趋于成人。比如,宝宝患手足口病,中医化裁后的导赤散可以用于治疗。不过用量家长难把控,还是最好遵医嘱。这种谨慎的态度,正是中医儿科所提倡的。儿童不比大人,尤其是用药上,要时刻谨记轻、巧、灵,掌握用药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