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欧洲为何成为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心?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人民网科普
原创
最权威的生活科普平台!
收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截至4月13日0-24时,全球确诊新冠肺炎1905935例,死亡118623例。欧洲地区新增确诊病例30852例,累计确诊965927例,从数据可知,当前欧洲地区确诊病例约占全球病例的一半,仍然是新冠“大流行”的中心。由于疫情形势尚不稳定,4月8日欧盟宣布继续延长“封盟令”至5月15日。

“大流行”中心为什么在欧洲?

一般来讲,当某种新发传染病在全球多个大洲的社区内传播,就称之为“大流行”。如今,欧洲成为新冠“大流行”的中心,其中“中心”又是什么意思?判断一个新型疾病在某地是否成为“大流行”中心,主要根据该区域的每日新增病例和现存病例两个数据。

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截至欧洲中部夏令时时间4月13日23时,欧洲地区当日新增确诊病例30852例,其中西班牙新增3501例,意大利新增3153例,而法国和英国的新增病例均更是达到4千以上。此外,现存病例=总病例-死亡病例-治愈病例,根据现有数据计算,欧洲地区现存病例约有65万例,而中国当前的现存病例只有约2千例。因此,从数据可知,欧洲地区的新增病例与现存病例均已远超中国,即便是中国疫情最严重之时,涌现出的病例数量也低于欧洲地区。

当下,在全球所有的新增病例和现存病例中,欧洲占到大部分,这是其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中心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现存病例是具有传染性的,其存在的数量影响着疫情的防控难度。如果现存病例的人群数量基数大,传染源较多,不断地有人感染。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传播范围会继续变大,病例数会继续增加,那么仍有可能造成更大规模的影响。

与欧洲民众的生活方式有关系吗?

欧洲之所以成为新冠“大流行”中心,与疫情在当地爆发后公众的意识、政府的措施以及病毒本身的特点都是有关系的。

首先,从公众意识角度来看,在许多欧美国家,民众不是特别喜欢戴口罩,只是随着疫情的加重,政府逐渐开始要求必须佩戴口罩,口罩的需求量才与日俱增。在疫情流行的早期,欧洲国家民众佩戴口罩的比例不是特别高,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疫情在欧洲地区蔓延。

另外,疫情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的年轻人仍然出现在酒吧、街边等公共场所进行聚集式活动,而病毒极易在没有防护的人群中传播。公众自我防范意识的不足,导致了疫情传播速度的加快。

其次,从政府和国家层面来看,西方国家在疫情初期对新冠病毒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防控不到位,错失了防疫的第一个时间窗口。他们更多是在疫情初期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一边观察疫情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一边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随着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局势逐渐紧张,他们才采取更积极的防疫措施,此时已经错过了有效防疫的黄金时间,病疫已经大范围蔓延,此时防控所花的代价不仅更大,起到的效果也有限。

最后,从病毒本身的特点来看,首先,此次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公共卫生专家会通过计算病毒再生数(R0值)来推算病毒的传染性,新冠病毒的R0值在2~3之间,即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1名感染者会将疾病传染给其他2~3个人。第二,新冠病毒的隐蔽性很强,存在无症状患者或称隐性感染者,这部分人也是具有传染性的。第三,部分病例是在感染病毒后隔了一段时间才表现出症状,但其实在潜伏期就已经有传染性了。因此,病毒的这些特点导致防控较为困难。

华人华侨生活中该如何做好防护?

需要强调的无非是这几点:首先,在个人卫生方面,配戴口罩,勤用流动水洗手,避免用手去摸眼睛、鼻子、嘴巴。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如果一定要去的话,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第二,注意提升个人免疫力。从医学角度来讲,一种病毒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三个方面:一是病毒本身的“毒力”,二是病毒的数量,三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因此增强个人免疫力和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和免疫力是成正比的。注意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第三,保持心理健康。疫情期间大量网络信息的输入会给人们带来焦虑情绪,而其中不乏失真信息甚至谣言,长期暴露在此类信息中所带来的焦虑甚至抑郁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专家建议,应减少纷繁复杂信息源的输入,多关注权威的信息平台。另外,可以多专注于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例如,可以制定一些生活中的小目标,目标达到后的成就感会使人心理上有愉悦和安定感。

虽然欧美国家的疫情形势依旧严峻,但按照他们的防控实力、经济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相信疫情肯定会得到控制,只是时间和代价的问题。目前需要关注的是非洲、东南亚、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的疫情防控能力,鉴于病毒的传染性较强,而且对一部分人有致命作用,如果这些国家没有很好的控制,那么大流行的中心很可能会从欧洲、美国转移到这些第三世界国家,造成人道主义危机。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中心教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特约专家王伟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