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问,我们一生中会换几副牙齿?通常是两副牙,第一副牙齿叫乳牙,第二副牙齿叫恒牙。乳牙20颗,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乳牙;恒牙28~32颗,其中智齿的数目0~4颗。
那么对于宝宝来说,何时换牙呢?
在通常情况下6~7岁时下颌的乳中切牙(下牙最中间两颗牙齿)开始摇动、脱落,不久,在此处长出下颌恒中切牙;此后,其他牙也陆续替换。一般情况下,下恒切牙位于乳切牙的舌侧,因此乳切牙牙根的吸收通常从根尖1/3的舌侧面开始。恒牙牙胚在萌出过程中向牙合面与唇侧移动,逐渐移至乳牙根的正下方,使乳牙根呈横向吸收直至脱落。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是双排牙呢?
如果恒牙牙胚向唇侧移动不充分则恒牙从乳牙舌侧萌出,形成“双层牙”下恒切牙舌向萌出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乳牙牙根吸收广泛,甚至只有软组织支持;另一种是乳牙牙根吸收很少,牙齿仍很牢固。下恒切牙舌向萌出很常见,可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既可见于牙弓长度明显不足者,也可见于乳切牙间隙较多者。由于舌的作用力以及牙槽骨持续向前生长,使得舌向萌出的下切牙逐渐向正常位置移动。对于舌向萌出的下恒切牙是否需要拔除相应的乳牙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只要恒牙萌出至口腔,就应拔除滞留的,这样可解除恒牙唇向移动的阻力;但不主张拔除该部位其他乳牙,因为这样只可暂时缓解拥挤,但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牙弓长度不足。另外一些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多数舌向萌出的恒切牙可以自行矫正,乳牙自然脱落。建议采取保守的定期观察的方法。拔牙或观察没有绝对的主次之分。在作出决定时应考虑家长的意见,同时也要灵活掌握治疗原则。如初诊患者,以此为主述,为避免患儿对牙科治疗产生恐惧感,可考虑暂时观察。另一种情况在乳牙牙根吸收较少,牙齿仍很牢固的情况下,也可考虑等待一段时间,待牙齿更为松动时再拔除,这样可减少对患儿的创伤。所以一旦出现乳牙滞留情况,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治疗方案。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乳牙滞留呢?又该如何预防呢?
为了避免遭受“拔牙之苦”,大家都想预防“双排牙”。要预防 “双排牙”首先要知道其病因。造成“双排牙”的原因是乳牙的牙根不能充分地吸收,恒牙萌出时乳牙就不能自行脱落。造成乳牙牙根不能彻底吸收的原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多是因为颌骨相对狭小,乳牙间没有缝隙甚至拥挤不齐,由于恒牙比乳牙大(特别是前牙区),恒牙牙胚在狭小的颌骨排列不下,没有位于要替换的乳牙下方,常偏舌侧,会造成乳牙牙根吸收不全,乳牙不能自然脱落。先天因素造成的“双排牙”很难预防,只能在发现后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治疗方案。
另一种是后天因素,现在孩子的饮食结构多数都过于精细,缺乏足够的咀嚼刺激,甚至在替牙初期牙齿松动时不敢碰这颗牙,造成乳牙牙根不能及时吸收,导致“双排牙”的局面。这种后天因素造成的“双排牙”是可以预防的。方法很简单,家长要注意给孩子的饮食不要过于精细,不要将食物炖得过烂,不要把水果都切成小块,而是让孩子直接咀嚼进食,要鼓励孩子使用牙齿进食坚果等较硬的食物。这样做可以促进乳牙牙根的吸收,促成其自然脱落。
对宝宝们来说,在换牙期间父母应该注意什么呢?
1、留意孩子的乳牙和恒牙的生长情况,定期去看牙医,以便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2、每天督促孩子刷牙,早晚各一次,预防龋齿。儿童刷牙选用儿童专用的牙膏和牙刷,刷牙方式正确,时间至少三分钟。
3、一些家长以为在孩子换牙时给他们吃精、细、软的食物可以保护新萌出的恒牙。实则孩子换牙期间要多吃纤维素高、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比如牛肉、胡萝卜、芹菜、玉米等。
4、及时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如吐舌咬舌,咬手指头或铅笔等,这些坏习惯都会影响孩子牙齿的生长,导致牙齿变形。
5、要特别保护孩子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颗恒磨牙,适时窝沟封闭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止龋齿的方法。
6、要照顾好孩子,尽量防止外伤导致牙齿缺失。
本文由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许丽丽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