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州2月25日电 (李语)“希望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在中国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在日前召开的慢阻肺治疗新时代媒体会上表示,应该把肺功能检查纳入到常规体检中,让慢阻肺实现早诊早治。
慢阻肺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慢性肺部疾病,早期症状非常隐匿,往往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或活动后气喘,易被忽视或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或咳嗽,如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大多数患者待确诊时,疾病已进展到中晚期。
钟南山建议,40岁以上人群,如符合“长期吸烟、活动后气急、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三条中的任意一条,应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患上慢阻肺。
据统计,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患者数量已达到约1亿人,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
针对慢阻肺的治疗,目前以单个支气管舒张药剂治疗为主,但在单药治疗下,仍有超过五成患者存在较重的呼吸困难等问题。对此,双支气管舒张药剂治疗的出现,则为慢阻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并为慢阻肺患者提供,包括控制慢阻肺症状、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超越单药的疗效。
“虽然近十年来,慢阻肺在防治方面有很大进展,但人们早诊早治的意识还是不够。”钟南山坦言,慢阻肺作为我国严重的疾病之一,其治疗仍面临疾病控制不佳、治疗方式落后、诊断率低、吸入装置误操作、真实诊疗与指南存在差异等诸多挑战。
对此,他建议,将肺功能检查纳入基层医院的常规体检中,在筛查、检查中提高公众对肺功能质量的控制。“希望未来我们能真正做到让它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早诊早治。”
受访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