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民群体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似乎游离在烟民的边缘,秉持“不拒绝、不戒断”的态度,总认为自己抽烟没有什么瘾,偶尔抽一抽也没事。但事实上,这些“轻度烟民”对吸烟的认识根本不够,这样的想法甚至会造成更危险的后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5月30日,世伦桥社区联合新华侨世濠幼儿园开展主题为“无烟世界 为了明天”的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倡导无烟生活。
(许丛军/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首先,尼古丁的成瘾性仅次于海洛因和可卡因,属于高度成瘾性物质,即使是偶尔吸烟者也不能幸免,95%以上的吸烟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烟草依赖,抽上香烟的第一口,就已经迈出了成瘾的第一步。因此,虽然“轻度烟民”嘴上说着“没有上瘾”,但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为烟瘾所困,“不会上瘾”这样的观点只是自欺欺人。
不仅如此,吸烟量也不是判定尼古丁上瘾程度的唯一依据,尼古丁成瘾性大小存在个体差异,吸烟量小不一定烟瘾小,有不少人每天的吸烟量不大,但烟瘾却很大;或尽管不是时时烟不离手,但经常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尼古丁摄入。
其次,持续吸烟的“轻度”烟民往往因为身体暂时无恙而抱有侥幸心理,但殊不知长期、规律地吸烟,对身体的伤害只增不减。因为除尼古丁外,每支卷烟燃烧都会释放出4000多种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而且吸烟导致的危害往往有较长的潜伏期,这些损害要通过客观检查(如肺功能、胸部CT)才能知道,不能仅凭自己感觉没有什么不适就认为吸烟没有伤害。
最后,在戒烟方面,与决心戒烟并成功的烟民相比,抱着“偶尔吸一吸”心态的烟民也往往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指出,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平均寿命约减少10年,而如果60、50、40或30岁时戒烟可分别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与持续吸烟者相比,戒烟者更少伴有疾病和残疾。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戒烟方法包括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烟民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戒烟方案,并采用科学的戒烟药物辅助治疗。此外,《中国临床戒烟指南》推荐的三种一线戒烟药包括伐尼克兰(畅沛)、盐酸安非他酮和尼古丁替代疗法,都是有效且安全的戒烟药物,已帮助众多烟民摆脱烟瘾,重获健康。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健康专业委员会控烟组组长、中国控烟协会全国理事、博士周剑平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