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屁事" 不小:无法"有屁快放"或是消化疾病造成的

人民网科普
原创
最权威的生活科普平台!
收藏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6月7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友谊中学初中部门前,刚刚参加完高考第一场考试的学生正坐在爱心考车里准备回到住宿点。(廖小兵/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放屁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难登大雅之堂的“屁”,无色却有一种特殊臭味,令闻者掩鼻,放者尴尬,而又熏人于无形之中。现实生活中,它与人的健康也息息关联。有研究显示,以放屁、打嗝为主诉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消化门诊患者,约占消化疾病的3~5%。那么,放屁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什么每个人放屁时有所不同?

人们在进食后,随着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以及食物成分与肠道正常菌群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多种气体,在肠道规律蠕动的推动下由肛门排出,就会造成放屁。

研究显示,屁中含有的成分较多,主要包含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氧气,其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刺激性气味的则是氨和粪臭素。

由此可见,屁是人体的废气。一般每人每天放屁约14次,每天排出的废气量,约500毫升。若是这些废气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腹部会变得很胀,时间一长,还会造成气体被人体再吸收。

生活中,无论男女老少,俊男靓女都会经常放屁,只不过由于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不同,造成了各人放屁会有所差异。

首先,屁的响声取决于肠道的压力、气流速度及肛门括约肌的松紧程度,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清脆响亮或间断性“叽纽”等声响。

其次,屁的多少则与饮食有关。薯类、豆类、洋葱与蛋白质类食物,因含有可产生大量氢、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基质,所以食后会废气大增,不断放屁。

再次,屁的多少还与人的消化功能强弱或消化道疾病有关。人们患消化道疾病(如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小肠炎、肠道恶性肿瘤晚期等)时,由于细菌及蛋白质腐败的作用,放出的屁会多而臭。此外,调查显示,人死亡后瞬间也可能会有屁或大便排出,主要由于肛门括约肌突然松弛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不放屁也代表人体一些疾病的发生。例如,一般婴儿出生后较短时间内也必须放屁,对于不放屁的新生儿,医生会立即检查其是否为无肛症或肛门发育不全;若没有放屁,并伴腹痛、腹胀、肠鸣音亢进或消失等症状,则应考虑肠套叠、肠扭转、肠梗阻等,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

作者: 国际行为医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济宁医学院教授杨志寅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