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2月6日电 5日上午,29岁的十堰小伙郑时民在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武汉中心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随后这生命的“种子”将会在万里之外的一名德国血液病患者的体内延续。
郑时民在十堰从事假肢矫形工作,不仅工作勤勤恳恳,还热心公益。在2015年十堰市红十字会联合中心血站开展的无偿捐献献血及采集干细胞的活动中,他义无反顾地参与进来,并于同年6月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7年11月7日,中华骨髓库检索得出,德国一名白血病患者与郑时民骨髓配型相合。在接到知配型成功的电话时,郑斌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我当时很开心,感觉自己很幸运,能救一条生命。”一开始家人极力反对,但郑时明多次做工作,讲解捐献的具体过程,最终争得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2017年11月13日,郑斌造血干细胞的高分辨配型成功,12月18日他又接受了全面的体检。
2018年1月31日郑斌在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武汉中心医院进行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开始为期5天的动员剂注射。
该院血液科主任王红祥介绍,注射动员剂期间,捐献者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提取干细胞时,医院将在捐献者胳膊插入输液管提取血液,并将血液中的干细胞提取,剩余血液再输回捐献者体内。提取干细胞后,捐献者不适的感觉很快就能恢复,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
2018年2月5日,郑斌接受干细胞提取。11点10分,采集开始,历经4个多小时,共采集到24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
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相关负责人表示,造血干细胞在采集之后越快输送到患者体内治疗效果越好,国际惯例必须在24小时内输送到患者体内。实际操作上,首先按照患者的治疗情况确定采集时间,外方代表提前一天到达中国的医院,采集过程中办理交接手续,采集完后立即填写相关指标,将采好的造血干细胞带走。
据了解,这是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十堰首例与境外患者配型成功。郑时民成为湖北省境外捐献的第14例,给德国捐献的第3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
2012年,中华骨髓库成为世界骨髓库的正式成员,与世界联系日趋紧密,服务于全球血液病患者。随着涉外捐献工作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华骨髓库参与国际交往频繁,加深了与多国骨髓库的情谊,日益成为我国人道外交的重要途径,助力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张沛 章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