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复治疗被越来越多的患者重视,很多医院都设有专门的康复科。今天,人民网科普中国联合达医晓护向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骨折康复治疗的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7年9月5日,重庆市大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投用,医务人员正在向家长传授如何为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罗国家/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大家都听过“伤筋动骨一百天”,意思是在伤筋动骨之后需要长期静养。然而对骨折患者来说,在接受骨折处固定后,长期不运动会导致骨折部位的周围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血管栓塞等,有些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起,还会患上褥疮、肺炎等病症。为了预防和改善这些病症,患者就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可以避免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肢体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骨关节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患者在骨折处固定后的第1天就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接受康复治疗,骨折固定后的1个月内是康复治疗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骨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将大打折扣。骨折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松动术、关节活动度练习、步行训练、全身训练、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其中,肌力训练应该从骨折后就开始进行,直到关节功能完全恢复;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治疗、红外线治疗和电刺激治疗等;中医治疗包括针灸、艾灸、推拿、拔罐等。
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治疗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目的有所差异,
所以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专业医师的建议,切不可盲目训练。
1.在康复治疗的早期,即骨折后2周内,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消除肿胀,此时应使患肢肌肉做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训练。
2.在康复治疗的中期,即骨折后2~6周,患者除了需要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训练,还应该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以避免关节活动度下降。同时,患者可以选择一些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方法,以消肿化瘀,促进骨痂形成。
3.在康复治疗的后期,即骨痂改造塑型期,患者的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所以康复治疗应侧重于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以使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范围、肢体恢复正常力量。
作者: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居宇峰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