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 你对器官捐献了解多少?

人民网科普
原创
最权威的生活科普平台!
收藏

《沉睡的人鱼之家》(日文名称为《人鱼の眠る家》)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和生命的故事。在小说中,女主角瑞穗在一场游泳事故中失去了意识,成为一位需要全方位照顾的类似脑死亡患者。瑞穗的父母在经历了一系列内心的挣扎和困惑之后,终于选择让瑞穗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即让瑞穗进行器官捐献。在现实中,很多人对器官捐献一知半解,甚至谈之色变。今天,

人民网科普中国联合达医晓护向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器官捐献的那些事儿。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7年4月3日,在安徽省立医院,紧张的肝脏移植手术正在进行。

(刘兵生/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每年有约有30万重病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器官捐献数量却非常稀少,据统计,2015年我国共有2766人捐献了7785个器官,很多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的过程中死去。

很多人将器官捐献误认为遗体捐献,但二者其实并不相同。

遗体捐献是指捐献者死亡后,将遗体捐献给医疗单位或医学院校,用于科研、教学等,对捐献者生前的状况没有要求;

器官捐献是指当一个人不幸死亡时,根据本人和家属意愿,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献给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

,可以捐献的器官包括肾脏、肝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等

器官捐献的流程一般分为四步,即医学评估、征得家属同意、死亡判定、器官获取。其中死亡判定是由相关医学专家根据一定标准进行的,目前我国的死亡判定标准一般分为三种,即脑死亡、心死亡和脑心双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丧失,而心脏可能还在跳动;心死亡是指心脏停止跳动;脑心双死亡的判定标准比较严格,是指即使满足脑死亡的标准,但仍然需要按照心死亡的标准来判定。

那么,器官捐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从身体素质的角度来说,原则上潜在捐献者只要不患有传染病、癌症(原发性脑肿瘤除外)等都可以捐献器官,而且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

但最终能否捐献还要由医学专家评估后决定;从法律的角度来说,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该条例提到,

“公民生前如果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公民生前如果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当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分配原则,器官捐献者或其家人不可以指定将器官捐献给某位特定人士,所有的捐献器官必须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来分配。

每个人都有走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如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或许是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种方式。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系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徐仲卿

“达医晓护”供稿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