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抑郁症能通过运动旅行自我调节吗?情绪和病是两回事

人民网科普
原创
最权威的生活科普平台!
收藏

人民网北京9月21日电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由于没有达到建议的每周运动量,澳大利亚女性的焦虑和抑郁率持续攀高。运动是否可以减轻抑郁情绪?如果患了抑郁症,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治愈吗?

研究:缺乏锻炼影响心理健康

根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该项研究由政府资助的非盈利组织 Jean Hailes for Women's Health实施,其调查了1万名澳大利亚年龄在18-80岁之间女性的身心健康问题。超过40%的受调研女性表示,她们曾被医生或心理医生诊断为焦虑症或抑郁症。所有年龄段的女性均表示,她们存在失眠问题,并且总是对一些事情过分担心。

调研主管海伦·布朗(Helen Brown)称,研究人员发现,澳大利亚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她们低频的体育锻炼存在一定关系,焦虑症的频发集中在工作较忙的18-35岁女性。她补充说:“然而有趣的是,澳大利亚60%的女自知自己缺乏锻炼,但体育锻炼是处理焦虑的有效途径。”

布朗称,大多数人的借口是“太累了”、“没时间”、“没有可以一起锻炼的同伴”或者“运动存在安全隐患”等。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人们觉得累,就不会运动,进而就会加深焦虑感。

抑郁症有别于抑郁情绪 无法自愈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姜涛在“人民好医生”访谈节目中表示,很多人都会有抑郁情绪,但是一般持续时间很短,而且程度也很轻,可通过自动缓解或者自动调整完全康复,不留下任何痕迹。但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则是每天情绪低落、快感缺乏、兴趣丧失,并且持续两周以上,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和频度才能够被诊断为抑郁症。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在“人民好医生”访谈节目中表示,许多人认为心情低落,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而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真得了抑郁症是不会自愈的,必须要接受治疗才可能恢复健康。姜涛也持有相同看法,他表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绝对不可能通过看笑话、旅游等方式治愈,必须经过系统治疗。

姜涛强调,需要注意的是,首次发作抑郁症还有一个自愈倾向的特点,即使患者不去治疗,在自然病程的第六至第九个月期间也会自动缓解,但这只是病情发展的自然状态,并不意味自愈。反而会残留很多症状,为下一次复发埋下了很多隐患,稍有诱因,抑郁症就会死灰复燃,并且每发作一次,病情就会加重一些。

判断抑郁症有四个标准 不要轻信自测结果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抑郁症?杨甫德给出四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出现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精力缺乏。

第二个标准,出现功能症状。例如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能力下降。

第三个标准,明显的躯体症状。比如会出现明显的睡眠障碍,抑郁症患者表现的睡眠障碍是全程的,包含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症状。还有就是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再有就是性功能明显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第四个标准,存在认知功能或者叫心理功能的症状。有的会自我评价下降,认为自己现在是一个废人,干什么都不行;有的会难以集中注意力;有的会存在自责、内疚的感觉,这种感觉再严重的时候,就有可能会产生自杀、轻生的想法。

“如果发现自己有一些抑郁苗头,去做一些自我测评是需要的,但是一定要选择经过科学论证的测评工具。网络上还有一些自测属于游戏性质的,没经过科学测试,这些结果是不太可信的。”杨甫德强调,“即便是经过科学性测试与论证的自测工具,也只是对症状的严重程度做评估,不能用来做诊断。诊断一定是由医生来明确的。因此,当发现自己有抑郁倾向,应当及早到正规医院去进行诊治。”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隐蔽性 常被误诊为抑郁症

有一种疾病,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叫做双相情感障碍。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王绍礼在“人民好医生”访谈节目中表示,双相情感障碍是以躁狂或抑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常导致误诊。

王绍礼解释说,造成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较轻的躁狂症状没有被识别。具体来说,多数病人首次发病表现为抑郁症状,随后的发作尽管出现过躁狂的表现症状,但被患者或医生忽略。

“正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其实际检出率和诊断率极低。”王绍礼指出,作为精神科医生,在接诊抑郁症患者时,需要特别关注患者有无躁狂、轻躁狂症状或病史,患者也要在医生的询问下提供相关信息。(王宇鹏综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