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为健康负责:专家解读《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人民网科普
原创
最权威的生活科普平台!
收藏

2017年2月14日,我国政府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的文件。这是一份在今后若干年内,指导大家如何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目的在于降低国家和民众的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福建省莆田市组织医疗服务队,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慢性病老人结对,定期进行免费体检,指导他们合理用药、及时用药,改善治疗效果。(林剑冰/新华社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严重危害我国民众生命健康。这些疾病耗用大量国家卫生资源,造成的死亡占人口总死亡数的较大比例。《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以“降低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为核心目标,设置了16项主要的量化指标,如到2025年,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15%、总体癌症的5年生存率提高10%、70岁以下人群慢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率下降15%等,还提出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率到2025年应降至20%以下、人均每日盐的摄入量则应下降15%等。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強。

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医疗卫生系统责无旁贷,但是慢性病防治工作有很強的社会性,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推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应该为现实这一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防治慢性病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们的健康,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应该是每个人应该关注和维护的权益。

慢性病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代生物学的观点来看,许多慢性病是属于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与某些基因有关,但它们又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遗传性疾病,遗传因素只是使得人们对某些致病因素较为“易感”。所以慢性病高发的关键还是在于致病因素。那么,慢性病的致病因素在哪里呢?其实就在人们的生活行为中。许多慢性疾病甚至可以被称为“生活方式病”,即因不良的生活行为所导致的疾病。

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雾霾、食品添加剂、转基因等话题。政府为保障民众健康,加強环境保护、严格管理食品卫生、谨慎审批转基因作物。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位一天吸一包烟的人,吸入的有害物质肯定多于在雾霾天气中吸入的有害物质,何况吸烟的人也还是会吸入大气中的pm2.5,同时还制造出影响周围人群的“二手烟”。另外,又如常年高脂、高盐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一点也不少于在咸鸭蛋中发现的苏丹红……

此次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在去年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已经给出了具体的目标:2030年达到79岁,较现在要提高3岁。世界卫生组织的文件中曾指出,人的健康长寿与其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因此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在几十年的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其动力则来自对健康责任的理解,即健康是自己的。健康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健康是要自己去争取和维护的。健康是一种责任,是每个人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应尽的责任。

作者:健康教育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院长杨秉辉

“达医晓护”供稿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