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肺癌患者的心理变化大,正确认识才能帮助他

人民网科普
原创
最权威的生活科普平台!
收藏

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癌,人们就像面对地震、车祸等重大灾难一样,要承受很多心理压力,对于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来说,了解病人确诊前后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帮助病人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积极进行治疗。那么,当病人被肺癌问题所萦绕时,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阿里云启动天池医疗AI大赛挑战早期肺癌诊断。

确诊前的心理反应

许多人是在体检时发现肺部有结节或团块影,由于有些人对疾病非常敏感,极易联想到自己可能患上肺癌,而这种联想会让病人出现焦虑和恐惧。在医生检查和确诊的过程中,病人常常担心自己是否真的患有肺癌,这使病人既焦虑、恐惧,又怀有希望,焦虑、恐惧的是万一得上肺癌怎么办,希望的是体检结果有误,只是虚惊一场。这两种心态会一直持续到确定病因为止。

确诊为肺癌后的心理反应

肺癌作为生活中的创伤事件,对当事人有着强烈的冲击性。当病人听到自己已经确诊为肺癌的消息时,他的心理反应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恐惧期。突然听到诊断消息,病人会感到心慌、眩晕,有时会出现木僵状态,有些人无法感觉到自己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绪指向。此阶段主要情绪反应是恐惧。

2、怀疑期。当病人从剧烈的心理震荡中恢复平静,就会开始怀疑医生诊断的正确性。病人可能会四处求医,希望有一位医生否定诊断结果。如果不同的医生在诊断措词上有细微差别,病人也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可能还有转机,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这是病人在借助否认机制来应对诊断结果所带来的焦虑和痛苦。处于否认期的病人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怀疑、震惊、坐立不安、失眠、烦躁、易激惹等症状。

3、沮丧期。如果多位医生诊断一致,病人也已经确信自己患有肺癌,他就会出现易怒的情况。此时病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听什么都心烦”,有时愤怒的情绪还会引起攻击性行为。愤怒之余,病人又会感到悲哀和沮丧,严重时还会感到绝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和自杀行为。受悲愤情绪的影响,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睡眠规律均可能被打乱,导致病人食之无味、睡不安稳。

4、适应期。病人最终不得不接受患癌的事实、适应患癌后的生活,情绪就会逐渐平静。病人会逐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借助现有的资源投入到治疗当中。不过,大多数病人并不能恢复到病前的心态,且容易处于一种长期忧郁和悲哀的状态。这种心态可能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确诊后肺癌后常见的危机反应

以上几个阶段,属于创伤事件发生后引起的正常反应,而这些常见的危机反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情绪。出现混乱、害怕、恐惧、沮丧、麻木、怀疑、悲伤无助或易怒的情绪;

2、认知。出现否认、注意力不集中、失去信心、丧失安全感的情况,局限于问题和困难,看不到其他可能性;

3、行为。可能会出现退缩、食欲不振、哭泣、逃避等行为。

随着治疗的开始,大多数人负面情绪会在一至两周内逐渐减轻或减缓。在这期间,病人、病人的家属以及医护人员,要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如果其反应的程度和强度超出常态范围,就要及时进行干预。对于有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倾向的病人要进行危机干预,此外,还可以请临床心理医生对病人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方玉)

本文由上海市肺科医院副教授赵晓刚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