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慢性乙肝患者或可“安全停药”

人民网科普
原创
最权威的生活科普平台!
收藏

在日前召开的亚太肝病研究学会第六届乙肝专题会议上,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主任鲁凤民教授报告了他们与厦门大学等单位的合作研究成果,并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安全停药”和“准临床治愈”新观点。该研究于2016年相继刊发在欧洲肝病学会会刊《肝脏学杂志》上。

鲁凤民介绍,目前我国有近8000万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近2000万为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人群超过200万。为了减少停药带来的疾病复发和反弹,各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多强调对患者长期用药(类似HIV感染者的治疗)。而实际上,有大约20%的患者停药后并不会反弹。

目前,临床上以乙肝表面抗原消失作为评价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的标准。鲁凤民认为,相对于乙肝表面抗原,血清HBV RNA(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的动态变化能更好地反映肝细胞内cccDNA(乙肝病毒复制模板)的状态及活性。血清HBV RNA的持续消失可反映肝细胞内cccDNA池的耗竭或者转录、静默,这种状态可称为 “准临床治愈”。也就是说,基于血清HBV RNA的检测可能会使相当一部分患者实现安全停药。当然,针对“准临床治愈”的临床应用价值还需多中心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来验证。

同时,鲁凤民算了一笔经济账,仅考虑部分患者安全停药后节约的社会购药成本,按药品谈判机制所确定下来的慢性乙肝患者用药情况,只替诺福韦酯一项,每人每年可节省6000元。目前,有超过100万名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可节约的成本=100万×20%(停药不反弹患者)×6000元/年=12亿元/年。也就是说,每年至少可为患者节省12亿元。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停药不反弹的患者可以减轻因终身服药带来的心理负担等副作用。

在国家“十三五”专项的支持下,鲁凤民课题组将对血清HBV RNA的临床意义进行系统研究,以验证该“准临床治愈”和基于此的安全停药的可行性,并推出我国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线路图。最终,使更多的慢性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付东红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