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治疗咳嗽,必须先找到致病的“元凶”

人民网科普
原创
最权威的生活科普平台!
收藏

咳嗽大致分为因“热”致咳、因“鼻”致咳、因“胃”致咳、因“喘”致咳。慢性咳嗽治疗的总原则是: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先中后西,中西互补。

冬季咳嗽病人增多,如果长时间咳嗽不止,应拍胸部X片,区分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咳嗽。如果胸片检查属于“阳性”,则属于特异性咳嗽,应分别进行对因治疗(如消炎、抗痨、抗肿瘤等)或酌情进一步检查;如胸片检查属于“阴性”,则属于非特异性咳嗽,这种非特异性是指一时还找不到咳嗽可归属的疾病,可以先进行经验性治疗,如果治疗后没有缓解,应重新评估,即强调观察、等待、随访的重要性。

治疗咳嗽,必须先找到致病的“元凶”。非特异性咳嗽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因“热”致咳。以干咳为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的咳嗽超过3周,常规治疗仍不见效,而血常规、X线胸片等检查无异常时,首先应考虑感染后咳嗽(感冒后咳嗽)。其特点多是在发热等感冒急性期症状消失后,仍遗留咳嗽症状迁延不愈,经长期或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仍不见好转,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

2.因“鼻”致咳。鼻后滴流综合征是一种常见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该病不限于鼻部疾病,咽喉部的疾病也能导致这类咳嗽,故命名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其特点是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鼻后滴流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3.因“胃”致咳。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也极易被误诊,本病占慢性咳嗽的40%左右。常伴胃灼热、反酸及胸痛、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其机理不清,可能与咽、喉、气管的咳嗽受体受反流物刺激有关。

4.因“喘”致咳。如果咳嗽超过两个月,则应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可能。这种疾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干咳为主,偶有少量黏痰,夜间或晨起发作,冷空气、油烟等异味或运动诱发加重。抗炎、化痰止咳药无效。

由于咳嗽成因复杂,单纯中医或西医均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中医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在运用止咳药的同时兼顾体质调理,使其不再反复发作;西医的优势则在于立竿见影,迅速缓解痛苦。因此,慢性咳嗽治疗的总原则是: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先中后西,中西互补。

对于因“热”致咳,中医治疗主要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酌选二陈汤、杏苏散、黛蛤散或泻白散;西药可用棕铵合剂。

对于因“鼻”致咳,需要肺鼻同治或肺咽同治。临床常在辨证基础上用辛夷散、苍耳子散加鹅不食草、鱼腥草等引经药,以图药达病所;西药给予扑尔敏麻黄素合剂或激素类滴鼻后,咳嗽会减轻或消失。

对于因“胃”致咳,中医治疗可从疏肝理气和胃的角度入手,在辨证基础上加用瓦楞子、煅龙牡、海螵蛸、浙贝母取效更快;西药使用制酸剂或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或H2受体阻止剂、质子泵抑制剂可迅速减轻,但明显改善需5个月。

对于因“喘”致咳,中医治疗当疏风宣肺,降气缓急,常用炙麻黄、苏子、杏仁、蝉衣、地龙、紫箢、冬花等药,合用过敏煎往往能取得奇效;西药可使用舒利迭吸入治疗。(中日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医师 张纾难)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