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当“喘月”的吴牛遇上“吠日”的蜀犬

腾讯科普
原创
腾讯科普,中国领先的科学传播与普及平台。
收藏

“喘月”的吴牛与“吠日”的蜀犬是如何相遇的?这样的邂逅,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又会衍生出什么故事呢?

先来看看两位主人公的出身吧!

吴牛喘月

“喘月”的吴牛正是来自于成语“吴牛喘月”里的那位吴牛。

史书中有记载(汉·应劭(yìng shào)《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说的就是她了。

她是江浙一带爱美又怕热的水牛姑娘,又没有防晒霜,侬真是对白日里火辣辣的大太阳发怵得很呐!以至于夜里见到圆圆的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又来了,吓得宝宝直发喘呢!

【“吴牛喘月”后来演变为成语,用以比喻因遇到类似的事物而胆怯。还真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思。】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3944954305/0

让“吴牛”惧怕的酷热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让这位水牛姑娘如此惧怕的酷热天气,正是每年的“三伏”。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其推算有一套复杂的算法,初伏和末伏天数固定,都是10天,中伏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因此,每年开启和结束的时间不尽相同,不过大致来看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对应24节气中的“小暑”“大暑”“立秋”。

水牛姑娘所处的江浙一带,小暑到立秋,恰是一年之中最最热的一段时间。

到底有多热?

看看三伏期间江浙一带气温的日常通勤:

每天早晨8、9点,已然高居30度;12点到下午1点,飙升到35度;下午4、5点钟还要更高,37-39度;要到晚上8点以下,气温才能慢慢降到30度以下。可是,还没完,夜里气温最低也就降到28度吧,还是热了大半夜,凌晨时给的一点点喘息的清凉。这热,真真是个劳模啊!我们上班,她也上班;我们下班,她还没下班,还要上夜班!

光是这个温度已经够受的了,还要加上潮乎乎和粘乎乎,这种不分昼夜的闷热桑拿天儿,真的是让水牛姑娘苦不堪言啊!难怪会把月亮错当成太阳,因为夜里也压根感受不到一丝凉爽。

酷热的由来

这样长达一个多月的酷热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就要说到中国夏季天气系统中的“霸主”——副热带高压。

一年之中其他三个季节,她(的中心)几乎都是盘踞在海上,只是在夏季悄然北上并伸向陆地,7月下旬到8月上旬(也就是气象上说的“七下八上”华北雨季)从江浙一带,沿着长江不断向西扩张。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3944955870/0

副热带高压就像一个巨大的热锅盖,笼罩在长江流域的上空,连上游的重庆也不能幸免,“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酷热,由此而来。

副热带高压往那儿一罩,热量难以散发出去,不断聚集,因此过多的热量就被笼罩在低空,天气就持续高温、少雨,当地也经常会发生“伏旱”,就是三伏里雨水很少,土地干涸。长江各段河床裸露的现象时有发生。

此时,水牛姑娘只能是日复一日的“苦夏”了,不知何时是个头儿……

蜀犬吠日

“吠日”的蜀犬就是来自于成语“蜀犬吠日”里的那位蜀犬。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描述的就是四川盆地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空气潮湿,多云多雨。勤劳的蜀犬小伙子,习惯了这阴雨绵绵,偶尔出来的太阳倒是让他奇怪了,就对着太阳一阵阵的叫。

“蜀犬吠日”便是蜀地“天无三日晴”的一个写照。

“蜀犬”习以为常的连绵阴雨

让“蜀犬”习以为常的连绵阴雨,正是我们所说的“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是指中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它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南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

华西秋雨自古以来就是四川盆地的一大气候特色,9月-10月是其最主要的时段,最早也可能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中旬结束。

阴雨绵绵无绝期

华西秋雨的两个特点就是:绵、长

绵,是说雨下的温柔,完全不似夏季那种短时猛烈的降雨。

长,正像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所说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淫雨”就是连绵的雨;“霏霏”就是雨(或雪)不断的样子。华西秋雨也是这样,雨一下就是一整天,而且下雨天数多,连绵阴雨达数月之久。

不过千万不要小瞧了这温柔的雨,很多时候下一整天,雨量也会累积成大雨(≥25毫米)甚至暴雨(≥50毫米)。更何况是9月、10月,2个月之久的连绵阴雨。

这绵绵的秋雨,降雨量仅次于夏季,一些年份还会出现秋汛。

“时空错配”下的一场相遇

“吴牛喘月”发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煎熬的“三伏”

“蜀犬吠日”发生在9月-10月阴雨连绵的“秋雨季”

按说这两位很难相遇和同步,不过今年却来了一场“时空错配”下的相遇。

故事还要从一次“还债”说起。

今年三伏——有点幸运的水牛姑娘

我猜,今年水牛姑娘最高兴的事儿就是:三伏意外的是个“凉凉夏”!连日里竟是天天下雨!清凉多雨的天气当然是她的最爱了。副热带高压也表示“我好像没来过”!岂不大快侬心?!

水牛姑娘的感觉没错!数据显示,浙江今年三伏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了1℃左右,期间省会杭州高温有10天,相比往年少了8天,也就说是酷热天气只有往年的一半多点。

一波三折的“喘月”之路

然而,气候他老人家心里可是有杆秤,也有自己的平衡调节方式,前期少了,后期总要找补回来。那句流行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因此,“喘月”这事儿,即便是对于美丽温柔的水牛姑娘,也没能网开一面。

8月20日,刚一出伏,“霸主”副热带高压就强势归位,完全是一副盛夏的模样,发疯似的要刷一波存在感。这只大锅盖比往年此时要强悍得多,不是这个时节该有的“虚胖”,是个不折不扣的“肌肉男”。他牢牢把控江南华南的大片区域,水牛姑娘三伏里“欠下的热债”终究还是要还的……接下来的处暑,注定是要“处暑似大暑”,水牛姑娘要悲催的开始一段“喘月”了。

虽说比不上北方,“袅袅凉风至,人间处暑秋”。处暑以后,在南方,天气还是要热一阵的,通常江浙一带,处暑期间还会有2、3天的高温。

不过今年,真的是“还债”的节奏,还是拿杭州来说,单是8月23日处暑节气开始,到31日,9天时间已经是7天高温。9月1日,最高气温接近38度。更何况,副热带高压赖着不走,这波热要霸占整个处暑(今年处暑:8月23日-9月6日),甚至还要捎上白露的几天。杭州今年整个处暑期间的高温天数要远远超出常年。

提前开启的“吠日”生活

副热带高压的这波强势归位,也大大干扰了3000多里之外的蜀犬。

大量的水汽沿着副热带高压的边缘抵达这里,加上中国北方日渐活跃的冷空气,连绵阴雨提前到来了。说好的“秋雨”,却在这个夏末提前上演了。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官宣:今年的华西秋雨已于8月23日处暑当天开启,比常年开始日期9月9日提前了半个多月。这样一来,蜀犬小伙子的“吠日”生活也要紧跟节奏、提前开启了。

重庆——往年的8月“高温王”,今年8月21日高温天数勉强“达标”后,便一头扎进阴雨里,高温从此销声匿迹。期间,天气之阴凉更是罕见,观测数据显示,8月26日,下了一整天的雨,重庆最高气温21.1℃,最低气温20℃,这哪里是“高温王”?妥妥的当日南方的“低温王”。之后的三天,最高气温都没到过25℃。

同处四川盆地的成都,雨也是下着下着,就有了“一雨成秋”的味道。

“霸主”导演的一出“错时空大戏”

副热带高压,不愧是天气系统中的“霸主”,一归位便轻而易举的导演了一出“错时空”大戏。“喘月”的吴牛和“吠日”的蜀犬,竟不期而遇,并要在整个处暑期间持续“神同步”。

然而霸主毕竟是霸主,他的实力绝不允许被低估一丝。强大如盛夏模样的他,引导水汽抵达四川盆地,这绝不是他的极限。水汽要抵达更远!远到河南、山东!是的,你没看错,又是河南!

细数起来,这是河南今年第三轮强降雨。猛烈又持久的夏季暴雨里,他是榜首(7月18日-22日河南特大暴雨);一轮匆匆而过的北方强降雨里,也有他(8月22日-23日河南暴雨);如今,这样属于中国西部的绵绵秋雨里,竟也有他!

8月29日白天,河南的降雨又上演“霸榜”剧情:6小时(8时-14时)累计降雨量,前20名全都是河南的站点;单小时(10时-11时)的雨量榜上,前十名也被河南包揽。

29日当天,河南多地累计雨量达到了暴雨到大暴雨的级别。省会郑州,降雨量也是超过了50毫米,达到了暴雨级别,超过8·22暴雨。

9月1日白天,绵绵的降雨又让郑州的雨量增加了34毫米(截止到晚上7点)。

#郑州别下了#一度冲上热搜!此刻,“别再下了”正是郑州人民的心声。

气候统计表明(1951年至今),郑州年内最后一场暴雨的日期可以晚至11月1日。虽然10月以后,暴雨会明显减少,但是9月份还是不乏暴雨的身影。

更何况,今年接下来的9月上旬,雨带会继续从四川盆地、陕西南部向东绵延至河南、山东一带。

这样下去,要“吠日”的恐怕不止蜀犬,还要加上“中原犬”了。

不仅华西要面临秋汛,黄河中下游也要警惕秋汛!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3944956940/0

祈愿:

山河无恙

人人平安!

【延伸阅读】:三伏的具体推算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之始,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之始。

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时长固定,都是10天。中伏的天数则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这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

庚日,是用天干来计天数。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

举例:2021年夏至是6月21日,恰好是庚日,算作第一个庚日,这样20天以后,7月11日,便是第三个庚日,这一天就是初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是7月21日,开启中伏。8月7日立秋,8月10日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启末伏,8月19日是三伏最后一天,8月20日出伏。

正因为2021年夏至当天恰好是庚日,所以三伏的开启是最早的。这样中伏便是漫长的20天,最终是一个40天的“加长版”三伏。

作者丨王恩眷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

审稿丨戴云伟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高级工程师

文章由腾讯“全民爱科学”团队推出

转载请注明来自科普中国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3807101964/0

(更多精彩内容 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