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刺槐育苗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刺槐又名洋槐,属于落叶乔木或灌木。刺槐原产于北美地区,早已被引种到亚洲、欧洲等地广泛栽植。刺槐约于19世界80年代引入中国。刺槐是“四旁”绿化、庭园观赏的行道树种,是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也是山西省目前优良的造林树种之一。刺槐木材坚硬、耐腐蚀、热值高,又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刺槐最大的优点,就是在立地条件差、环境污染重的地区生长良好,目前正成为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树种。

1、林学特性

刺槐树皮暗色、裂纹多而且较厚。树干粗壮高大,主杆高度可达10~20米。刺槐生长迅速,为重要的速生阔叶树种之一。它的树冠稠密,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荫、不耐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砂土和壤土上,年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立地、生长良好;无论在中性、酸性,还是含盐量低的盐碱土地上,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忌坚硬黏重、排水通气不良的粗砂壤土或薄层土。严重干旱季节,表现为枯梢甚至死亡。刺槐怕风,不宜栽植在风口处,否则容易发生风折、风倒或偏冠。刺槐主根不发达,水平根系放射状分布浅,交织成网状(表土层5~50厘米内)。结实早、产量大,3~6a生幼树就开花结实,15~40a生树大量结实,40a以后逐渐衰退。刺槐枝植2~6a内,是高生长旺盛期,年高生长平均1~2.5毫米,可以持续3~4a;直径生长旺盛期在5~10a内,平均每年直径生长2~2.7厘米。如果立地条件好,旺盛生长期持续时间更长。材积生长旺盛期在18~20a后,立地条件好的,可以保持到40a甚至更长时间。

2、圃地选择与采种育苗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具有排灌水条件的沙壤土作为育苗地。整地在冬季来临前完成,冬季可以利用自然光照对土壤杀菌,以改善土壤结构。整地方式为人工整地,先对育苗地彻底深耕1次(深度达50厘米),第二年春天土壤解冻以后每亩施腐熟的厩肥2000~3000千克,同时施入50~60千克碳酸氢铵。为预防地下病虫害,也可以采用每公顷250千克辛硫磷(5%)掺入40倍细土,施入育苗地进行第二次整地,用耙地机进行深耕,最后耙平、翻晒。整地与做苗床同时进行,床长10米、宽40厘米、高15厘米,间距30厘米。播前4~5天浇1次透水,约3~5天以后再浅耕1次。然后把耙平、压实即可播种。

刺槐育苗不能连作,否则会造成苗木生长不良,同时容易引起各种病虫为害。建议与侧柏、杨、松、楝、臭椿、紫穗槐等树种轮作,能使苗木生长旺盛,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刺槐荚果在秋季由绿色变为赤褐色、荚皮变硬即为成熟,要及时采种。荚果经过太阳晒以后,除去果皮及杂物,即可得到纯净种子。刺槐出种率10%~20%,千粒重20克,每千克46700粒。当年种子发芽率80%~90%。刺槐种皮质地坚硬,播种前必须经热水浸种处理。第一次用温水40℃~50℃浸泡种子24小时,把膨胀种粒摊在凉席上(上面覆盖湿麻袋),或装入纱布袋中,放于温暖处催芽,每天用温水洗1次,有20%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剩余的种子再继续催芽。将未萌芽种子放入缸内,然后倒入热水(边倒边搅,不超过5分钟)再倒入冷水,使水温下降至30℃~40℃,浸泡24小时,筛出膨胀种粒进行催芽。

刺槐春季播种时间在谷雨前后。播种方式为条播或大田撒播。条播,做畦长10米、宽1米,给畦内浇足底水,地面稍干后播种,播种量每公顷150~180千克,每畦4行,做到沟底平、盖土2厘米;大田撒播,行距25厘米,用种量每公顷195~225千克。

3、抚育管理

为了防止土壤板结,幼苗出土前不能浇水,出苗后浇适量的水保持湿润。每年浇水2~3次,注意要浇越冬水。雨季涝时,要避免刺槐苗木根系被水泡烂。根据苗木生长状况,适时施肥,生长初期施氮磷肥,旺盛生长期施氮磷钾复合肥,生长后期以磷肥为主(过磷酸钙),适量加入钾肥施肥。要遵循逐渐增加浓度、增加次数的原则,保证苗木健康生长。

7月上中旬是刺槐苗木生长旺期,追1次肥,每亩追施硫酸铵15~20千克,然后浇水。为了保证苗木木质化,7月下旬要停止浇水、追肥。生长季节进行修剪,保留顶端生长优势,控制侧枝生长,做到主、侧枝分明,强弱均衡。将长势直立、健壮且在树干顶端的一年生枝条,定为主干延长枝。按照由上向下顺序逐个截短,但要注意不能全部疏剪,以免造成树干上部衰弱。

4、防治病虫害

(1)刺槐蚜

该虫是以成虫、若虫群集为害刺槐嫩芽及心叶处吸食液汁,常常会造成嫩叶卷缩、芽梢枯萎。刺槐蚜分泌的蜜露,会引起病菌繁殖煤污病,使苗木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刺槐蚜一年发生20多代,罪魁祸首是无翅孤雌蚜和若蚜,它们通常藏匿在背风、向阳处越冬,第二年3月在寄主上繁殖后,到4月中下旬产生有翅孤雌蚜,形成迁飞高峰,约经过1个月后,出现第二次迁飞高峰;6月上旬至7月上旬,蚜虫密度大量增加,形成第三次迁飞高峰;7~8月是高温雨季,刺槐蚜密度下降,10月以后逐渐迁飞到越冬寄主上繁殖、为害,然后越冬。

防治措施:一是结合冬季抚育管理,将有蚜叶和卵枝剪除,同时刮除枝干上的越冬卵,彻底消灭虫源。二是在第一代若蚜期(成、若蚜发生期),喷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亚肢硫磷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或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射50%久效磷乳油,或刮去树干上的树皮,涂宽5~10厘米的药环(5~10倍液50%氧化乐果乳油)。

(2)象鼻虫

该虫在2a生以上的幼树越冬,成虫在5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交尾并为害;6月中旬后,成虫便到伐根下面去产卵(或刺槐林中扩散);6月下旬孵化出的幼虫,作隧道取食为害,到伐根的皮层或皮层与边材间;9月末幼虫开始老熟,到皮层或皮层与边材间,或在边材内作椭圆形蛹室休眠;孵化较晚的少数幼虫,在越冬时还未老熟,则在第二年春天有一段取食时间,随后作蛹室休眠。而前者那些已越冬休眠的幼虫,在7~8月变为成虫,还会潜伏15天后出来为害幼树。象鼻虫2a发生1代,雌虫以吻端的口器在植物组织上钻一个管状洞穴进行产卵,产于树木组织内。该虫只有3个星期的寿命,但成虫在这几个星期内,就可以奇迹般地产下至少4代或者更多的后代来为害刺槐苗木。

防治措施:一是象鼻虫成虫会对刺槐幼苗造成严重危害,而幼虫咬食苗木的细根构不成较大的危害,所以防治工作多集中在4~5月间进行。当为害初期成虫出土,可在苗眼里、植株附近的土块和缝隙及残积物下,进行人工捉捕成虫,将其放入瓶内集中消灭(隔5天逮1次),连续2次效果甚佳。二是消灭象鼻虫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在5月下旬人工摘除卵块(卷叶内);或用100倍液敌百虫,或用200倍液氯丹孔剂喷洒苗眼,每隔3天喷1次,连续3次非常见效。三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放养象鼻虫的天敌节高蜂和瘤节高蜂,进行防治。

编辑:孙苑琪

审核专家: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教授级高工 苗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