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苗的购买、运输和保存
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所制成的,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1)购买。购买的疫苗应必须当面检查,凡无瓶签或过期,或瓶子有裂纹,或瓶塞松动,或无详细说明书,或瓶内疫苗性状与说明书上所叙述的不符,均不要购买。
(2)运输。运输前须妥善包装,防止碰破流失;运输中严格按照疫苗保存温度要求进行运输,避免日光暴晒,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3)保存。保存疫苗时,应仔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掌握疫苗的保存要求,按照规定的保存温度进行保存;按照疫苗的品种和有效期分类存放;建立疫苗进出库管理台账;在保存过程中,应保证疫苗的包装完好无损。
2、乡村兽医免疫接种时应注意的事项
(1)按照免疫程序,选用适宜的疫苗。
(2)免疫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掌握动物健康状况。凡是有病体质瘦弱、幼小、年老、怀孕后期的动物都应暂缓接种。
(3)认真检查疫苗的质量、保存条件、保存期,必要时先做小群动物接种试验,然后再大群免疫。
(4)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免疫,注射部位要准确,操作要规范,剂量要适当。
3、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
动物免疫接种后,在免疫有效期内不能抵抗相应病原体的侵袭,仍发生了该种传染病,或者效力检查不合格均可认为是免疫接种失败。出现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很多,常见的一些原因可归纳为三大因素。
(1)疫苗因素:①疫苗本身的保护性能差或具有一定毒力。②疫苗毒(菌)株与流行毒(菌)株血清型或亚型不一致,或流行株的血清型发生了变化,或疫苗选择不当甚至用错了疫苗。③疫苗运输、保管不当,或疫苗稀释后未及时使用,造成疫苗失效或减效,或使用了过期、变质的疫苗。④不同类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
(2)动物因素:①接种活苗时动物较高的母源抗体或前次免疫残留的抗体,对疫苗产生了免疫干扰。②接种时动物已处于潜伏感染,或在接种时由接种人员及工具带入病原体。③动物群中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或有其他疫病存在,使免疫力暂时下降而导致发病。
(3)人为因素:①免疫接种工作不认真。例如饮水免疫时饮水器不足,疫苗稀释错误或稀释不均匀,接种量不足,接种有遗漏等。②免疫接种途径或方法错误,例如只能注射的灭活苗却采用饮水法接种。③免疫接种前后使用了免疫抑制性药物,或在活菌苗免疫时使用了抗菌药物。
4、减少或避免动物在免疫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措施
减少或避免动物在免疫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保持动物圈舍温度、湿度,光照适宜,通风良好。
(2)做好日常卫生和消毒工作。
(3)免疫接种前,使动物避免受到寒冷、转群、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惊吓等应激反应。免疫前后3~5天可在饮水中添加速溶多维,或维生素C维生素E等以降低应激反应,同时给动物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提高机体非特异免疫力。
(4)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适宜的疫苗。
(5)免疫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掌握动物健康状况。凡有病的,体质瘦弱、幼小、年老、怀孕后期的动物都应暂缓接种。
(6)认真检查疫苗的质量,避免使用过期、劣质的疫苗。
(7)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免疫,操作要规范。
5、国家强制免疫计划的疫苗主要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
编辑:孙苑琪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畜牧研究兽医所研究员 詹丽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