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湖北省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茶叶是咸宁市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园栽培面积23 335.1hm2。由于茶园分布在山上,生产条件较差,运输较为困难,造成茶农重采摘轻,茶园普遍树势较弱,茶树病虫害发生频繁,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茶尺蠖是茶园的一种常见害虫,近年来发生程度逐渐加重,已成为咸宁市为害严重的茶树害虫之一。

1 形态识别

1.1成虫

成虫体长9~12mm,翅展20~30mm,雄蛾体较小,头部小,复眼黑色近球形,触角丝状,灰褐色。全体灰白色,头胸背面厚被鳞片和绒毛,翅面疏被黑褐色鳞片,前翅有黑褐色鳞片组成的内横线、外横线、亚外缘线、外缘线各一条,弯曲成波状纹,外缘线色稍深,沿外缘有黑色小点7个。外缘及后缘有灰白色缘毛;后翅稍短,外缘生有5个黑点,缘毛灰白色。足灰白色,杂有黑色鳞片,中足胫节末端、后足中央及末端各生距一对。体形大小及体色随季节不同而异,秋季体形大,且体色较深;翅面波纹明显。

1.2卵

卵长1mm,椭圆形。初期绿色,后变为灰褐色,孵化前为黑色。常数十粒至百余粒卵成堆,上覆白色絮状物。

1.3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26~30mm,体圆筒形,头部褐色。初孵幼虫黑色,体长1.5mm,头大,胸腹部各节均有白纵线及环列白色小点。1龄幼虫后期体褐色,白点白线逐渐消失;2龄幼虫体长4~6mm,体黑褐色,白点白线消失,腹部第一节背面有2个不明显的黑点,第二节背面生2个较明显的深褐色斑纹;3龄幼虫体长7~9mm,茶褐色,腹部第一节背面的黑点明显,第二节背面有一黑纹呈“人”字形,第八节背面亦有不明显的倒“人”字形黑纹;4龄幼虫体长13~l6mm,浅茶褐色,腹部2~4节背面有不明显的灰黑色“回”形斑纹,第六节两侧生两个不明显的黑纹,第八节背面倒“人”字形斑纹明显,并有小突起一对;5龄幼虫体长18~22mm,灰色,体背斑纹与4龄幼虫相近,但较4龄幼虫明显。

1.4蛹

蛹长10~14mm,长椭圆形。雄蛹较小,赭褐色,头部色较暗。触角与翅芽达腹部第四节,第五腹节前缘两侧各有眼状斑一个,臀棘近三角形,雄蛹臀棘末端有一分叉的短刺。

2 发生规律

2.1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茶尺蠖在咸宁市茶园一年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化蛹越冬,翌年3月中旬羽化出土后交配产卵。第一代茶尺蠖幼虫在4月上中旬孵化,为害春茶,第二代茶尺蠖幼虫在5月底至6月上旬发生,第三代茶尺蠖在6月底至7月上旬发生,为害夏茶。以后大体上为每月发生一代,直至最后一代茶尺蠖以老熟幼虫化蛹越冬。茶尺蠖在第三代开始就有“世代重叠”现象。卵历期10d左右,幼虫期16d,蛹期为13d左右,产卵前期2~3d。成虫有趋光性,喜停息在茶园附近树木枝干、建筑物墙面上。卵大多产在茶树树皮缝隙处,树枝丫杈处、枯枝落叶上也较多。产卵量以春、秋季最多,夏季较少。初孵幼虫爬行迅速,不畏阳光,2龄幼虫后怕阳光,晴天白天常躲在叶背或树丛间,受惊动后立即吐丝吊垂;清晨和黄昏后取食最多。茶尺蠖幼虫在4龄后有保护色和拟态现象。幼虫老熟后,爬至茶树根际附近入土化蛹,入土深度因土质而异,沙质土比黏质土深,一般入土深度在1cm左右。越冬蛹入土略深,一般在1.5~3.0cm。化蛹部位以距茶树基部33cm范围内的表土中较多,茶行南面的多于北面。

2.2为害特点

1龄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被害叶片呈褐色点状凹斑,2龄幼虫取食能力强,被害叶片形成穿孔或自边缘咬食嫩叶形成缺刻;3龄后幼虫食量激增,为害严重时,能吃光茶树上全部老叶和嫩叶,造成秃枝,一般3~5代为主害代。

2.3发生与环境

据多年观察,咸宁茶区茶尺蠖每代历期为30~45d。1~3代历期相对长些(45d左右),以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完成一代只需30~38d。各代的历期与温度关系密切,温度高,历期短。茶尺蠖害虫3龄幼虫后食量激增,为害程度重。相对湿度在80%~90%时有利于卵的孵化,一般阴雨连绵的气候有利于该虫的发生。咸宁市一般在6月中下旬进入梅雨季节,7月中旬出梅,历时25d左右;这一季节温湿度非常有利于第三代茶尺蠖的发生;7月底至8月上旬,雨日数可达8~10d,8月底至9月上旬,雨日数可达9~11d,这样的高温高湿天气为4~5代茶尺蠖的猖獗发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条件。若冬季特别寒冷,则越冬蛹死亡率高,翌年虫口基数减少,发生较轻。避风向阳及小气候较温暖的阳坡茶园,一代茶尺蠖发生早而重;平地茶园较地势高的茶园发生重;沙质壤土较黏重板结土和砾质沙土发生严重。天敌主要有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对该虫有抑制作用。

3 综合防治技术

由于茶农不重视管理,再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茶尺蠖已成为咸宁茶区茶园的主要害虫。低龄幼虫将茶蓬顶部嫩芽、嫩叶咬食成缺刻,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4~5龄幼虫将茶树新梢吃光后继续啃吃老叶,仅留秃枝,致树势衰弱,煤污病大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生产。

3.1防控原则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防重于治,优先采用农业、生物、物理方法防治虫害。二是化学防治应遵循经济学原则,即当虫害发生数量超过防治阈值,并将要造成经济损失时进行防治,低于防治阈值不予防治,保留少数虫害,以提供天敌食料,又有利于生态平衡。三是强调生态学原则,不求“消灭”害虫,要维持茶园生态多样性,在用药物防治时,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3.2防治指标、适期

加强预测预报,成龄投产茶园每1m茶行有虫10头和幼龄茶园每1m茶行有虫7头为防控指标。防控适期为茶园大都在2~3龄幼虫期。

3.3具体防控措施

3.3.1 保护天敌 茶园应尽量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以保护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3.3.2 清园灭蛹 在茶尺蠖越冬期,结合茶园秋冬季管理,清除树冠下的落叶及表土中的虫蛹。

3.3.3 培土杀蛹 在茶树根颈四周培土10cm左右,并加镇压,可防止越冬蛹羽化的成虫出土。

3.3.4 放鸡除虫 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在茶园内放养家禽,利用鸡吃蛹和幼虫除害。在幼虫期,振动茶丛,使幼虫吐丝下垂,引鸡啄食。

3.3.5 灯光、性诱剂诱杀 茶尺蠖成虫具有趋光性,在发蛾期间,可利用太阳能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减少成虫产卵量。另外,在发蛾期,还可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

3.3.6 药剂防治 用农药防治害虫,应严格按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药剂选择:有机茶园或绿色食品AA级茶园,每hm2可用2.5%鱼藤酮2500mL或0.36%苦参碱1000mL,对水喷雾防治;也可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该药剂对茶尺蠖幼虫有很强的感病率,应在1~2龄幼虫期喷施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每hm2用量为150亿~750亿个多角体。绿色食品A级和无公害茶园,每hm2用35%赛丹1200mL或1%阿维菌素300mL(宜在阴天或晴天傍晚使用)等药剂对水喷雾防治。对于虫害发生程度较轻且集中在茶园局部为害时,宜采取“挑治”的方法防治,降低用药量和生产成本。防治时,要掌握防治指标和害虫龄期,实施喷治;防止漏喷或喷药不均匀,叶面叶背要喷透;提倡轮换使用农药,以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并按农药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

编辑:王慧

审核专家:重庆市农技协联合会主任编辑 刘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