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东台市主要的夏粮作物,常年播种面积4.67万hm2。多年来,麦田杂草一直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限制因子之一。20世纪90年代,通过大力实施小麦无草害工程,麦田草害得到有效控制,为保障麦苗的正常生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单一除草剂的连续多年使用,且受小麦播栽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气候多变等因素的影响,麦田草害呈现加重发生趋势,化除投入成本加大,严重制约小麦的高产优质,影响农民增收。
1 麦田杂草发生特点
1.1 杂草种类多,密度高
20世纪90年代,全市麦田杂草普查,杂草种类共23个科58种。近两年普查,杂草种类显著增加,目前杂草增加到30个科76种,其中禾本科杂草有硬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蜡烛草、早熟禾、棒头草;阔叶杂草有猪秧秧、荠菜、大巢菜、卷耳、婆婆纳、繁缕、牛繁缕、野老鹳草。杂草密度持续偏高,一般田块,每m2有禾本科杂草30~100株,阔叶杂草10~60株,少数田块每m2禾本科杂草200株以上,杂草是麦苗的8倍以上。
1.2草相复杂,田块差异大
东台市小麦种植区域跨两大生态区,即东部旱粮区和西部水旱轮作区,种植面积分别为小麦面积的1/3和2/3。由于种植结构显著不同,东西部麦田杂草群落差异大,东部旱粮区麦田杂草主要群落为婆婆纳、硬草、猪秧秧、早熟禾、看麦娘、荠菜。稻麦轮作区麦田,杂草主要群落为硬草、菵草、看麦娘、猪秧秧、荠菜和婆婆纳。同一生态区,由于田间管理、化除水平的差异,田块间杂草草相差异大,杂草群落组合不同,因此,根据田间草相选用除草剂难度加大。
1.3出草时间长,田间呈双峰型
根据多年观察,麦田杂草出草危害时间长,常年有两个出草高峰。第一个出草高峰在小麦播种后10~30d,以禾本科杂草和猪秧秧、荠菜、婆婆纳等为主。第二个出草高峰在翌年开春气温回升后,两大类杂草均有发生,以阔叶杂草居多。通常早播麦田冬前出草高峰出草量大,秋季雨水多、气温高,冬前出草量大,春季雨量较多,麦田杂草发生量相对加大。晚茬麦因播后气温下降,冬前出草量少,以春季出草为主。近年来,由于全市迟播小麦面积大,春季出草量比例增加,冬前第一高峰出草量占总草量的60%左右,春季第二高峰出草量占40%左右。
1.4 杂草抗性高,防治效果差
长期以来,东台市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土壤封闭处理一直使用异丙隆,茎叶处理一直使用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如精恶唑禾草灵(骠马),炔草酸(麦极)。根据近年来田间试验和农户反馈证实,杂草对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产生了显著抗性,抗性水平升高,除草效果明显下降,有少数农户反映,用药后,杂草发黄过几天又恢复生长,常规用药难以取得好的除草效果。此外,氯氟吡氧乙酸对猪秧秧的防治效果明显下降,过去每667m2用20%氯氟吡氧乙酸30~40mL,防治效果达90%左右,现在每667m2用70~80mL,防治效果仅为60%。
2 杂草重发原因分析
2.1 土壤封闭技术应用覆盖率下降
2009年前,东台市冬前麦田杂草防除主要以异丙隆土壤封闭或在杂草一叶一心期喷雾,用药面积占到当季化除面积的70%~80%。由于2009年11月底的一场强寒流天气,大面积使用异丙隆后出现了严重的“冻药害”,少数田块甚至死苗绝收。自此以后,冬前异丙隆使用面积快速下降,而是依赖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酯(酸)、唑吡草酯等茎叶处理剂,但近两年除草效果显著下降,田间残留杂草增多,草籽数量大,麦田杂草呈重发态势。
2.2冬前适宜化除的时间缩短
2000年前后,东台市麦田化除的指导思想是以冬前化除为主,春季化除为辅。这一防除策略对麦田杂草的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以来,由于大面积种植的粳稻,收获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一些种植大户由于没有晒场收获更迟,导致小麦播期普遍推迟,播种时间主要集中在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有的甚至在12月上中旬。常年11月下旬寒流侵入东台市,气温急剧下降,气候不适宜开展麦田化除,冬前安全化除的时间比2000年前后缩短了7~10d,导致冬前用药面积减少。近两年这种情况尤为突出,由于11月上中旬连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喜湿性杂草菵草等的大量萌发、出芽,加大了春季化除的压力。
2.3耕作粗放影响除草效果
近几年,东台市土地流转较快,初步统计,全市流转面积在8000hm2,部分种田大户由于管理较粗放,土垡大,土壤处理或茎叶喷雾药剂难以到达靶标部位,造成杂草防除效果下降。加之,稻套麦、板茬麦、旋耕麦等多种小麦栽培方式及秸秆覆盖等,除草效果差。
2.4 杂草抗性水平上升快
目前,麦田杂草抗性上升快是生产上的一个共性问题。据武进植保站报道,菵草、日本看麦娘对精恶唑禾草灵抗性水平为30~80倍,最高的达244倍,而炔草酯与精恶唑禾草灵存在交互抗性,对大面积防除禾本科杂草的主要药种产生高水平抗性,猪秧秧对氯氟吡氧乙酸的抗性达8.6倍。由于目前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新药剂不多,轮换用药余地不大,上述药剂使用期短的已达10年,长的在20年以上,抗性的发展导致除草剂使用药量加大,抗性水平进一步发展,除草效果差。
2.5用药偏迟及药种不对路
部分农户看草打药,不注重冬前用药,重点放在春季除草。由于春季天气变化大,造成用药时草龄偏大,加之麦苗群体大,杂草着药量下降,除草效果不理想。同时禾本科杂草种类多,草龄小时难以分清,有的农户选用除草剂不对路,造成除草效果差。根据调查了解,有的田块以菵草为主,农户选用啶磺草胺,几乎没有防除效果。
3 综合除草技术措施
针对东台市麦田杂草发生现状和杂草防除的总体策略,应以安全为前提,高效为目的,根据田间草相,因地制宜,狠抓土壤封闭处理和冬前化除,压低杂草数量,争取化除主动,全面提高整体除草效果。
3.1 农业措施
3.1.1 轮作换茬 对于杂草密度高的田块,改种油菜等阔叶作物,再通过化除控制恶性杂草密度。
3.1.2 休耕灭草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有计划进行休耕灭草。
3.1.3 加强田间管理 麦田要精耕细作,合理肥水运筹,促进麦苗健壮生长,发挥以苗控草的效应。
3.2 化学防除
3.2.1 冬前除草 冬前化除操作方便、成本低、效果好、安全性高,要大力推广应用。
3.2.2 土壤封闭处理 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小麦田,可于小麦播种后至三叶期,每667 m2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25~150 g+10%苄嘧磺隆20~30 g或50%苄嘧·异丙可湿性粉剂150 g对水50 kg均匀喷雾,可有效防除硬草、菵草等禾本科杂草以及猪秧秧等阔叶杂草。也可每667 m2可用47%异隆·丙·氯吡可湿性粉剂200 g对水50 kg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土壤封闭处理可有效减少异丙隆“冻药害”现象的发生,对菵草的防除效果好。
3.2.3 茎叶处理 冬前以硬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掌握在杂草二叶期用药,每667 m2用15%炔草酯(麦极)可湿性粉剂30 g、5%唑啉草酯·炔草酯乳油80~100 mL或6.9%精恶唑禾草灵100~120 mL对水30 kg手动均匀喷雾。以猪秧秧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每667 m2用15%双氟·氯氟吡80 mL对水30 kg手动均匀喷雾。也可每667 m2用3%双氟·唑草酮50 mL对水喷雾防除。在麦苗四叶期,每667 m2可选用20%氯氟吡氧乙酸40~50 mL对水30 kg喷雾防除。荠菜较多的田块,每667 m2可用36%唑草酮·苯磺隆7.5 g对水喷雾防除。
3.2.4 春季除草 对于春季杂草达标的田块,要掌握在温度稳定在5 ℃以上至小麦拔节前,抢晴好天气突击用药防除。
以硬草、菵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每667m2用50%异丙隆200g+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30~40g对水40~50kg手动均匀喷雾。以硬草、看麦娘为主的田块,每667m2用50%异丙隆250~300g对水喷雾防治。
以猪秧秧、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每667m2用15%双氟·氯氟吡悬乳剂80~100mL对水30kg均匀喷雾;也可每667m2用20%氯氟吡氧乙酸40mL+20%二甲四氯150mL、36%唑草酮·苯磺隆7.5~10g、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40mL+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15mL或3%双氟·唑草酮50mL对水喷雾防除。
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每667m2可用50%异丙隆250~300g、15%炔草酯30~40g+20%氯氟吡氧乙酸30mL+10%苯磺隆10g对水喷雾防除。也可用异丙隆或炔草酯+双氟·氯氟吡混用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
除草时,要及时防除沟边、路边、渠边、田边的杂草。在春季,选用草甘膦或草铵膦等灭生性除草剂及时防除“四边”的杂草,以减少草籽流入大田的数量,压缩麦田杂草种子库数量。
4 小麦田化除注意事项
1)春、秋季防除麦田杂草要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气温在5℃以下要停止施药。春季低温频繁,在施用异丙隆后,短期内不能出现低温霜冻天气,最好选在低温过后“冷尾暖头”施药。
2)唑草·苯磺隆除与二甲四氯混用,对大巢菜、卷耳防治效果较差。
3)春季用药宜早不宜迟,草龄增大,耐药性增强。小麦拨节后停止用药。
4)小麦田严禁使用甲磺隆、绿磺隆单剂及其复配剂。
5)喷药时,不得重喷、少喷、漏喷,水量要足,喷洒要均匀。防止产生药害或影响防除效果。
6)开展新药剂示范应用和综合防治技术的集成。重点开展环吡氟草酮、氟噻·吡酰·呋(拜宝玛)、啶磺草胺、氟唑磺隆、三甲基苯草酮等药剂的应用技术示范。集成配套适应小麦各种播种方式的杂草综合防除技术体系,加快药剂更新,抑制杂草抗性水平的上升,实施麦田杂草无害化行动。
编辑:王慧
审核专家:重庆市农技协联合会主任编辑 刘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