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组群
为了提高猪的均匀整齐度,保证“全进全出”工艺流程的顺利运作,从猪转入开始根据其品种、公母、体质等进行合理组群,并注意观察,以减少猪争斗现象的发生,对于个别病弱猪要进行单独饲养,特殊护理。保育舍没有去势但准备有肥的猪要及时去势(尤其公猪,母猪可以不去势)注意去势时在伤口处撒些青霉素,伤口较大时最好键几针,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伤口感染、化脓、水肿。
(二)卫生定位
从猪转入之日起就应加强卫生定位工作(此项工作一般在猪转入1~3天内完成,越早越好),使得每一栏都形成采饮区、休息区及排粪区的三区定位,从而为保持舍内环境及猪群管理创造条件。
(三)环境的控制
注意通风与保温,育成舍的室温一般控制在22℃~28℃,湿度控制在60%~65%,由于育成舍内的猪只多、密度高,在寒冷季节往往可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氨气、二氧化碳等),因此在保温的同时要搞好通风,排除有害气体,为猪只提供较为舒适的生长生活环境。
(四)饲料过渡
①为了减少因饲料过渡而造成的仔猪应激,建议用逐步更换的方式进行。②进入育成舍的第1周内,对猪要进行控料限制饲喂,只吃到七八成饱,使猪有饥有饱,这样既可增强消化能力,又能保持旺盛的食欲,并能有效地预防水肿病和腹泻性疾病的发生。对育成猪要求提供优质的粉状全价饲料。③合理饲喂:根据猪群的实际情况,在饲料中酌情添加促生长剂或抗菌药物,进行药物预防工作。此外,在饲养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净槽,以确保料槽中饲料的品质。
(五)疫苗接种
根据免疫程序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免疫工作,做到注射部位的消毒准确,且免疫剂量要足,1猪1针、头头注射、操作规范,确保免疫效果。
育成猪的保健工作在坚持防疫第一的基本前提下,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做好保健预防的工作。
保健目标:①减少转群时的各种应激。②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提高成活率。③预防断奶后的多系统衰竭综合症。预防腹泻、水肿等疾病。
(六)综合保健措施
环境方面注意通风保温,育成舍的室温一般控制在22℃~28℃,湿度控制在60%~65%,为猪只提供清洁卫生、干燥、较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如果长期生活在18℃以下不洁的环境中,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能诱发多种疾病)。
(七)消毒防疫方面
消毒工作:对于育成段的消毒工作采取与场区消毒同步进行即隔7日海毒1次的原则,(每月4次对育成舍进行全方位立体喷雾消毒)并确保消毒药的有效浓度及喷雾密度等,为避免菌毒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采取每周更换一种消毒药的原则。
(八)抗体监测工作
加强猪群的抗体监测,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坚持做好季度验血工作,根据验血结果,随时调整场内的免疫程序及预防用药规程;逐步实施每批次的抗体监测,根据抗体监测结果,逐步调整场内的免疫与预防用药规程;同时开展药敏试验,加强治疗及针对性的预防投药。
(九)驱虫、灭蝇、灭鼠方面
1.驱出工作
(1)体内驱虫:首选药物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预混剂)。
(2)疗程与给药途经: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1次两个疗程,每一疗程1周,两个疗程的时间间隔为1周。
(3)环境灭虫:每一疗程结束后用敌百虫或菊酯类杀虫剂对育成舍进行灭虫、消毒。
2.灭蝇、灭鼠
(1)灭蝇:洁利33、强蝇必净,育成舍内常年实施,按所使用灭蝇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的清洁、整理,坚持生产区的消毒制度,保证清洁环境也利于灭蝇工作的开展。
(2)灭鼠:坚持常年实施药物灭鼠工作,同时场内的饲养人员也应加强对老鼠的观察,出现鼠密度增大等情况时,及时投放鼠药进行灭鼠工作。但是为防止寄生虫病传播,尽量不要养猫。
编辑:柳晓林
审核专家:山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 焦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