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炭疽病为害叶片、枝梢、花穗和果实,导致树体衰弱、枯枝、落叶,果实大部分脱落,少数呈僵果挂在树上,严重时采前落果达20%。该病也是一种贮藏性病害,病果在贮运过程中不仅容易发生腐烂,而且会传染其他果实,引起发病,增加烂果。
1.发病症状
(1)叶片症状。在广东,柑橘炭疽病为害叶片有两种类型:一是急性型,多从叶缘和叶尖或沿主脉产生淡青色或暗褐色小斑,似开水烫伤,迅速扩展成水渍状波纹大斑块,病部组织枝死后多呈“V”形,叶片内卷、直立。二是慢性型,病斑多发生在边缘或叶尖,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浅灰褐色,边缘褐色,与健部界线十分明显,后期或天气干燥时病斑中部干枯,褪为灰白色,表面密生稍突起,排成同心轮纹状的小黑粒点。
(2)枝梢症状。枝梢症状也有两种:一种是由枝梢顶向下扩展,病部褐色,最后枯死,枯死部位与健全部位分界明显;另一种是发生在枝梢中部,从叶柄基部腋芽处开始,病斑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扩大为长梭形,当病斑环枝梢1周时,病梢即干枯。苗木受害,多在离地面6~9厘米或嫁接口开始,形成不规则的深褐色病斑,导致主干枯死和枝条干枯。
(3)花果症状。花器发病,变褐腐烂,引起落花。果梗受害初时褪绿呈淡黄色,其后变褐、干枯、呈枯蒂状,果实随之脱落。幼果发病,初为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病斑,后扩大至全果,病斑凹陷,变为黑色,成僵果挂在树上。大果症状有干疤型、泪痕型和腐烂型3种。
2.发生条件
柑橘炭疽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为盘长孢状刺盘孢菌,属半知菌亚门,3~12月均可发生。病原茵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部组织如病叶、病梢、病枝、病果上越冬。
3.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强壮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及时开深沟排除积水;及时抹芽控梢,适时统一放梢。冬季清园剪除病叶、病枝,清除落叶、病果,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清园后喷施30%氧氯化铜600倍液。
(2)药剂防治。在春芽萌动和花落2/3时喷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势克3000~4000倍液或75%达科宁(百菌清) 500~800倍液。春梢期至7月,喷施0.5%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60%霜炭清600~800倍液等。过冬时喷施加瑞农800~1000倍液1~2次,隔30天1次。
编辑:孙苑琪
审核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果树学教授 郭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