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以腹胀、具传染性为特征的一种新出现的疾病。近年来,此病发生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对养兔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病因。目前不清楚其病因。笔者认为与大肠杆菌和魏氏较菌病和饲料霉变等有关。
(2)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后至次年春天发病率较高。不分品种,毛兔、獭兔、肉兔均可发病。以断奶后至4月龄兔发病为主,特别是2~3月龄兔发病率高,成年兔很少发病,断奶前兔未见发病。此外,还发现在某个地区流行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暂时不再发生。
(3)典型症状。发病初,病兔减食,精神欠佳,腹胀,怕冷,扎堆,渐至不吃料,但仍饮水。粪便起初变化不大,后粪便渐少,病后期以拉黄色、白色胶冻样黏液为主。部分兔死前少量腹泻。摇动兔体,有响水声。腹部触诊,前期较软,后期较硬,部分兔腹内无硬块。。发病期间体温不升高,死亡前体温下降至37℃以下。病程3~5天,发病兔绝大部分死亡,极少能康复。发病率50%~70%,死亡率90%以上,一些兔场发病死亡率高达100%。
(4)病理变化。肺局部出血。胃鼓胀,胃部分胃黏膜有溃疡。胃内容物稀薄。盲肠内充气。内容物较多,部分干硬成块状。如马粪样。部分肠壁出血,水肿增厚。结肠至直肠多数充满胶冻样制液。有开肠管,胶冻样物呈半透明状或带黄色。肝、脾、肾等未见明显变化。
(5)诊断要点
①断奶至4月龄兔易发病。
②腹胀,摇动兔体,有响水声。腹部触诊前期较软,后期较硬。
③胃臌胀等病理变化。
(6)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饲料配方要合理,注意饲料中粗纤维饲料比例。季节交替时保持兔舍温度相对恒定,变化饲料要逐步进行。
①饲料中按0.1% (以原药计算)添加复方新诺明,断奶后幼兔连用5~7天,有一定效果。病情严重的,隔一周重复一个疗程。
②溶菌酶+百肥素,按200克/吨口服治疗,一般5~7天得到有效的控制。
编辑:马宇飞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仁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