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选择
茄子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保肥保水力强、排水良好、微酸至微碱性的壤土为宜。茄子忌连作,不宜与其他茄果类作物及花生连作,需轮作3年以上,最好与水稻或其他水生作物轮作,无条件轮作的地方可用客土、改地沟、挖底土等方法补救,以减少青枯病及其他土传性病害的传染。
在前作收获后,抓紧深翻晒白一段时间,使土壤松散,有利于风化和养分的分解。定植前,再翻耕1次,每亩撒施30~50千克石灰与土壤混合。然后整地起畦,一般畦宽1.7米 (包沟),沟深30厘米左右,双行植。若田块土质黏重或地下水位过高,茄子容易烂根,则畦沟要更深,才能起到排灌作用。
整地时在畦中间开沟,把基肥深埋于畦中。基肥多用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厩肥1500~2000千克或堆肥3000~5000千克,也可用豆饼100~150千克或毛肥150千克,掺入50千克过磷酸钙和30千克钾肥。为节约用肥,可在整地时在畦中间开沟,把基肥深埋于畦中。春季整地起畦后覆盖地膜,可起到提高地温、防生杂草、抑制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2、定植
茄子的定植期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有苗情况而定。一般春季露地栽培常在当地终霜期后,日平均气温12℃以上,在不受冻害的情况应尽量早载。广州地区,为争取早熟多于11月定植,这样植株在大田长到10片叶左右顺利越冬,也可在2月中下旬气温开始回升后移栽。茄子根系再生能力差,定植时应尽量带土移栽,最好是采用容器育苗。要趁晴天定植,忌栽湿土,移栽湿土缓苗慢,难发新根。
合理密植是提高茄子产量的重要措施。茄子株型高大,叶片肥大,叶数较多,互相遮阴,而且采收期越长、越往下层遮阴越严重,受光越差。定植密度过大,相互遮阴严重,通风透光差,影响了叶片的光合效能,导致茎秆纤弱、落花落果,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还易诱发病虫害。因此,种植密度要根据播种期、采收期长短、植株的生长状态和土壤肥力水平而定。一般采用双行植,中、晚熟品种株距50~80厘米,亩植1300株左右。春茄应种疏些,夏秋茄应种密些;采收期长的应种疏些,追求早期产量的应种密些;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株距为30厘米,亩植2000株左右。定植后淋足定根水。茄子定植不宜过深,以与子叶节齐平为宜。
编辑:石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