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猪瘟病的临床特征与预防措施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猪瘟又称猪霍乱,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和致死性的传染病。任何猪均可感染,一年四季流行。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母猪感染后,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

1.临床症状

分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和繁殖障碍型。

①最急性型。发病快,体温41℃以上,高热稽留,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可视黏膜充血,皮肤有针尖样的出血点,病程1~4天,死亡率可达100%。

②急性型。体温40℃~41℃稽留不退,两眼无神,低头站立,行动缓慢,发抖,嗜睡,扎堆;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便秘的粪便中带血液或黏液,腹泻的粪便恶臭,呈灰黄色、褐色,呕吐;初期眼结膜潮红、眼角处有黏波,后期眼结膜苍白,眼角处有脓性分泌物,粘着眼睛不能分开;眼睑水肿;食欲降低或废绝;耳部、下腹部、四肢内侧和外阴部等皮薄处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神经症状。

③慢性型。严重腹泻,或腹泻和便秘交替进行,粪便中带有黏液和血液,消瘦、贫血、食欲缺乏,行动迟缓,虚弱,走路摇摆;皮肤有大片的陈旧紫红色出血斑和坏死痂。神经症状。

④温和型。病情时好时坏,体温40℃左右,皮肤有坏死和淤血,腹部皮肤严重,有时耳朵、尾巴和蹄部出现紫色斑。

⑤繁殖障碍型。怀孕母猪流产,产弱仔、死胎,仔猪腹泻,死亡率高。

2.病理变化

①最急性型。死亡快,无显著的病理变化。

②急性型。病理变化典型,各组织器官有大小不等的多发性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尤以腹股沟、肠系膜、颌下淋巴结明显,水肿,紫色,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的病变,严重的红色变为黑色。肾脏色泽变淡,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表面出血点多的似麻雀卵;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具有诊断价值);口腔、牙龈有出血点和溃疡灶,喉头、咽部和会厌软骨黏膜有出血点,胃肠浆膜有点状出血,胃底部黏膜可见出血性溃疡;膀胱黏膜有出血点;胸膜有出血点;心外膜、冠状沟和两侧纵沟及心内膜有出血点;肺水肿,有出血斑块;扁桃体梗死、坏死、化脓,脑膜和脑实质有出血点。

③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脏器有陈旧的出血斑点,回盲瓣和大肠黏膜有纽扣状溃疡。

④温和型。病理变化较轻微,尤其特征性的变化出现的少,而且变化的器官不固定。

⑤繁殖障碍型。仔猪水肿,水牛头状,皮肤有出血点和斑,胸腹水增多,肾点状和弥漫性出血,肾皮质有裂缝,心内膜炎,淋巴结肿大出血,胃肠和膀光有出血点和班。

3.防治

①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从非疫区引种,购入后要在远离健康的猪群,隔离一个月,确认健康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定期对猪群进行猪瘟抗体监测,全面了解本场猪瘟的流行情况和感染情况,适时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抗体水平,淘汰猪瘟阳性猪,培养健康的种猪群,切断传染源。

②免疫。免疫接种是预防猪瘟的重要措施,使用的疫苗有猪瘟细胞苗和组织苗,推荐免疫程序,仔猪出生20~25日龄首次免疫,60~65日龄二免,种母猪产仔后20~25日龄免疫,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免疫计量按说明使用。

③治疗。目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在发病的前期用抗猪瘟高免血清有一定的疗效,中后期效果不佳。

编辑:柳晓林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焦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