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多是果实采收偏晚、成熟过度,贮藏温湿度及气调贮藏氧浓度过高所致。气调果实的褐变常从维管组织开始,随后逐渐扩大到大部分果肉,发病初期或中期,从果实外观无法鉴别,切开果实可见果心线部位有红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有1点或多点连成片分散在整个果肉中,包围果心但不向果心发展,但不向果心发展,而是向外发展,用手摸剖面似有橡皮状感觉。褐变后期果肉由红褐色变成褐色,组织失水干缩坏死,并出现类似栓皮的空隙,患病与未患病界限明显,果肉发苦散发出强烈的酒精味,果皮色泽变暗,用手捏果实有绵软和弹性感。
防治措施:由于低温、缺氧伤害和二氧化碳中毒引发。需要抓好适期采收和及早入贮,同时掌握贮藏温度及监控,并调节好氧浓度(2%~4%)和二氧化碳浓度(3%~5%)。
1.气调果实可较常规贮藏果实早采,应剔除大果、病虫果,在采后3天内尽早入帐。
2.控制贮藏期气体比例,氧不低于3%,二氧化碳不高于10%。
3.采收后果实及时为预冷。
4.人窑前剔除虫伤、机械伤及有水心病的果实。
编辑:贾永霞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