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锈病病原中文名为粟单胞锈,病原分类地位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科,单胞锈属。
危害症状为叶片两面产生多数红褐色疱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毫米,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成熟后突破叶表皮而外露,周围残留破裂的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黄色粉末状物,即夏孢子。抗病品种的夏孢子堆较小,周围寄主组织枯死或失绿,较免疫的品种仅产生微小枯死斑。生育后期在叶片上还散出灰黑色圆形或长圆形疱班,即冬孢子堆。叶鞘上也产生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在我国南方,谷子或粟单胞锈的其他寄主可以终年生长,病原菌可持续侵染,全年发病。北方每年的初侵染菌源,可能是在南方越冬、随气流北移的夏孢子。有试验证据表明,夏孢子在我国华北地区还可以就地越冬,翌年部分及孢子仍有侵染能力。初侵染引起的病株又复产生是新一代夏孢子,经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使病株不断增多,在华北,7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谷子锈病主要流行时期,估计复孢子可紧殖3~5代。华北地区常年7~8月的气温适于锈病发生,最热的8月,气温多在28℃上下,锈病仍可正常发生,7~8月的降水量是决定当年锈病流行程度的关键因子,降水多的年份,锈病发生普遍而严重,干旱年份发病轻。地势低洼、植株过密、施用氮肥过多的田块,发病也重。谷子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我国谷子种质资源中具有丰富的抗病材料。据“八五”期间鉴定,发现了黄那糯、白沙糯、黔南农家种、棒棒糯、鸡屎糯、腰带糯、狗尾糯、青根谷等抗病材料,和一批对锈病中抗以上且兼抗其他病害的材料。叶锈菌是专性寄生菌,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分化,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在抗病性鉴定和抗病育种中都应注意。
防治谷子锈病应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措施。目前已有一批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可供选用。引进的品种在大面积种植前,应行抗病性鉴定或试种。还应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用氮肥不要过多、过晚,防止植株贪青晚熟;要合理排灌,低洼地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感病品种在气候适宜谷子锈病流行的年份应行药剂防治,三唑类药剂效果较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25克,兑水50升喷雾(或用800~1000倍药液喷雾)。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60克。可在田间发病中心形成期,即病叶率1%~5%时,喷第1次药,间隔10~15天后再喷第2次。
编辑:李敏
审核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 原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