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败血症、发热、咳嗽、高度呼吸困难为特征,是危害现代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近年来本病的流行迅速上升且呈现混合型感染趋势,危害日趋严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该病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主要养猪国,且多数国家为混合型感染,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兴起,本病的流行呈迅速上升趋势。

我国于1987年首次发现该病,此后逐渐流行并蔓延,成为影响猪群健康的主要细菌性呼吸道疫病之一,给集约化养猪业带来了严重危害。根据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发现或流行的血清型有1、2、3、4、5、7、8、9、10等型,但以1、3、7型为主。免疫学研究证明,由于主要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给本病的诊断及疫苗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同品种、性别及年龄的猪对该病都有易感性,其中6周龄至5月龄的猪较多发,但以3月龄仔猪最为易感,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APP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感染猪的鼻汁、扁桃体、支气管和肺脏等部位是病原菌存在的主要场所,病菌随呼吸、咳嗽、喷嚏等途径排出后形成飞沫,通过直接接触而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车辆、器具以及饲养人员的衣物等间接接触传播;小啮齿类动物和鸟类也可能传播本病。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春夏4~5月和秋后9~11月,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极易暴发流行;此外,饲养环境突然改变、猪群的转移或混群、拥挤或长途运输、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应激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或加速疾病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二、防治措施

强化猪场生物安全,定期免疫接种,严格引种检疫,杜绝病原传入;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注意通风换气,减少应激反应;平时强化预防,发病后立即隔离病猪,选用敏感药物对症治疗,严防传播流行。

1.强化猪场生物安全,杜绝病原传入传出

规模猪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在配种妊娠、产仔哺乳、保育与育肥四个阶段实行全进全出,每批猪出舍后,要彻底清扫冲洗猪舍,并反复消毒,空舍2天后再进入后一批新猪,这样有利于阻断交叉感染与连续性感染,防止该病的持续发生;引种应来自于非疫区,并严格实施检疫,引入后须隔离观察,补注疫苗,经确认无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以杜绝病原传入。对已感染的猪场,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血清学阳性带菌猪,并制定药物防治计划,逐步建立健康猪群。

2.改善养殖条件,减少应激反应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合理密度,注意通风换气,搞好温湿度控制,强化消毒卫生工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对预防该病十分关键。特别是在春夏之交和秋末冬初季节转换时节要注意温差变化,保持圈舍空气流通,对圈舍、环境、用具等实施严格消毒;平时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防止发生应激反应而诱发该病。

3.定期免疫接种

免疫和药物保健预防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已有商品化的灭活苗可定期实施免疫接种。一般在5~8周龄时首免,2~3周后二免;母猪在产前4周进行免疫接种;如能应用包括国内主要流行菌株和本场分离株制成的灭活疫苗或新的基因缺失苗预防本病,效果更好。此外,还要注意预防猪瘟、伪狂犬、蓝耳病、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以降低猪群对APP的易感性。

4.针对性开展药物预防

在进行免疫接种的同时,针对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的猪场,可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在常发季节、换季时节和断奶时期,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标准,并添加保健药物进行预防,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1)一般于仔猪出生后第3天、第7天和断奶当天,各肌肉注射万特斐灵(30%氟苯尼考注射液)针剂0.3毫升、0.5毫升和1毫升,三针保健。

(2)仔猪断奶后在饲料中添加万特斐灵(氟苯尼考粉剂)800克+并可清(主要成分:黄芪多糖、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牛蒡子、桔梗等)1000克+绿益态(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益生菌)1000克/吨,连用7天。

(3)在高发季节全群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万特斐灵800克+5%治嗽静(25%酒石酸泰万菌素可溶性粉)1500克+并可清1000克+绿益态1000克/吨,每月连喂10天,连用2~3个月。

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