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病害
柑桔溃疡病是柑桔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国内果树检疫的对象。溃疡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条和果实,引起落叶、落果和枝条枯死,削弱树势,降低果实产量和品质。
叶片受害,开始于叶背面产生黄色或暗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同时在叶的正、反两面均逐渐隆起,形成近圆形、米黄色病斑。病斑表皮破裂后呈海绵状,此时隆起更明显,木栓化,表面粗糙,灰白色或灰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心凹陷,并现微细轮纹,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晕环。病斑大小因品种不同而异,后期病斑中央凹陷呈火山口状开裂,严重时病叶早期脱落。枝上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较叶片上的病斑更为突起,近圆形或椭圆形,无黄色晕环,有时数个病斑互相连成不规则形或环绕枝条一圈使枝条枯死。果实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木栓化突起和火山口开裂更显著,坚硬粗糙呈海绵状,一般周围有黄色晕环,但果实成熟时,晕环消失。病部仅限于果皮。早期病斑置于水滴中有细菌脓液溢出。
溃疡病是由一种杆状细菌引起的病昏。病菌在病组织上越冬,靠风、雨、昆虫和枝叶交接而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病菌从伤口、气孔和皮孔等处浸入。高温多雨,刮大风,易于病害流行。在25—30℃的条件下,加上多雨高温,发病重。一般甜橙、酸橙、柠檬、柚和枳严重感病,宽皮柑桔类感病较轻,金柑抗病。一般苗木和幼树发病重,老年树发病轻。一般来说,本病只侵染幼嫩组织,老枝、叶很少发病,夏、秋梢发病重,春梢较轻。潜叶蛾为害的枝、叶,造成伤口,为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条件,故潜叶蛾为害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严禁带病苗木、接穗和果实传入无病区,一旦发现应立即彻底烧毁。
(2)建立无病茵区,培育无病苗木。选择较隔离的地方作苗圃,种子和接穗严禁从病区调入。
(3)在病区应经常检查,剪除有病枝叶,清除地面枯枝落叶,以消灭病原。在生长期喷药保护。苗木和幼树在春、夏和秋梢萌发后20天和30天各喷药1次。结果树应在开花前和谢花后及夏、秋梢抽发后各喷药1次。主要药剂有:0.5∶1∶100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50%叶桔宁500—1000倍液,25%敌枯唑500—1000倍液,50%退菌特或50%代森铵500—800倍,20%增效双效磷600—800倍液等。
(4)控制夏、秋梢抽发,保持梢期一致,作好对潜叶蛾的防治,种植抗病品种。
真菌病害
1.柑桔疮痂病该病
在我国各柑桔产区普遍发生,是柑桔主要病害之一(图5-16)。它为害叶片、枝梢及果实,引起落叶落果,影响果实品质。叶片受害,最初产生油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蜡黄色,后期病斑木栓化并突起,一般都向叶背突起,叶面凹入,呈瘤状或疮痂状,叶片受害后多呈畸形扭曲。新梢上的症状与叶片上发生的类似,但被害部的突起不及叶片上的明显,且病斑多密集连接成块。幼果被害,初生褐色小斑,扩大后为黄褐色圆锥形木栓化瘤状突起,病果畸形。为害较晚的果实,多数发育不良,表面粗糙,果小、皮厚、味酸而呈畸形。该病为半知菌类黑盘孢目的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该菌只侵染幼嫩组织,尤以尚未展开的叶片和幼果受害严重。老熟枝叶和果实不感病。因此,为了保护幼果,必须在落花后7天之内就要喷药,12—15天再喷第二次,如果不在这段时期喷药保护,病菌侵入幼果内部后,将无法防治。枝叶也要在抽发初期喷药,当新叶初展时就喷药保护。
防治方法采取以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1)药剂防治 成年树在春芽长不超过0.4cm和落花2/3时各喷1次;幼树、苗木在各次梢萌发时喷1次。药剂有0.5∶0.5∶100波尔多液,50%退菌特500—1000倍液,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2)冬季剪除受害枝叶,消除地面枯枝落叶,消灭越冬病原。
(3)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新梢抽生整齐健壮,增强抗病力和缩短受害时期。
编辑:李娟
审核专家:高级农艺师李凤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