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管理从大势上看,是一件较粗糙的工作;但是从细微中看,却是一件很细致、极特殊的工作。管理措施的粗糙管理中,体现着微观世界的奇妙作用,反映在大局管理的奇特效果上。在近几年的果园管理上,人们过高地追求产量获得目标,忽视了果树构成中的相关促进与制约作用的利用。特别是对果树可多、可少的小器官——叶片管理不能加以重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轻视叶片的决定性作用及有效利用
许多果农一直对叶片的作用机理的认识很模糊,从果树萌芽、开花,到花朵坐果后的管理,没有看到叶片的突出作用,认为叶片只是果树生长的附属品,没有多大作用,只要有叶就行了,根本不能理解叶片对于获得优质高产目标的制约作用。在实施管理措施中,把管理目标从“花”直接转移至“果”上,管理目标依据果实需要而定;防控措施围绕果实而做。对于叶片上的表征很少加以关注,而对于果实上的变化却十分敏感。实际上,果树的不适表现首先在叶片上出现。当果实表征之时,已经是“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2.后期管理重点放在果实上
认为“此时有叶无叶无所谓”,重视了“前期保花”和“后期保果”措施落实,轻视了“中期保叶”的管理环节。在幼叶期所强调的做好叶片保护性措施落实不能加以重视,特别是花前喷药和花后喷药保护措施落实一般是“能省略就省略”,看不见病害就不喷药;对于清园等间接性保护措施落实更是不予实施,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当叶片发生病害时,才实施喷药治疗,抑或不能起效,抑或守住一片“已经穿孔的肺”,其作用大打折扣。
3.抱着“有病再治也不晚”的心态
当果树坐果结束、套袋完成后,大部分果农认为“除了雹灾,就丰收在望了”,根本没有把叶片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上。在喷药上,不能科学选药、不能科学喷药,配药不讲究合理搭配,不注意间隔时间,有什么药就喷什么药,想什么时间喷就什么时间喷,随意性太大,针对性太差,防控效果极不理想。有的果农认为:“叶子落了,果子容易见光,着色就快”。结果是树上叶子落了,地下杂草喷布了除草剂,造成树上营养缺乏,花青素形成受阻;地下无草,空气湿度下降,除袋后果实不上色,底色变成黄绿色;果实表面粗糙,商品率大幅度下降;树体养分积累水平低下,制约了花芽分化过程的顺利完成,来年“满树花、半树果”的局面无法更改,“亏了今年、误了明年”的实例不在少数。也证明了后期有叶与无叶的差距很大的道理。
我们在生产中经常遇到如下一些现象:果实生长中期出现落叶,果实膨大就会受阻,小果率明显增加;果实生长后期发生过早落叶,轻者果实不能着色,底色泛绿,果实不鲜亮、果面不光洁;重者就会出现“二次开花”,来年无花可开,说明叶片对果实生长的作用力很大,不但影响今年效益,而且决定来年产量。
编辑:王婷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研究员 李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