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羊的口蹄疫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羊的口蹄疫是羊感染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1.流行特点

该病侵害多种动物(羊、牛、猪、骆驼等)和人,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发病,传播速度很快,往往造成大流行,不易控制和消灭,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在症状出现前,从病畜体内排出大量的病毒,发病前期排毒量最多,在病的恢复期排毒量慢慢减少,病毒随分泌物和排泄物同时排出。水疱液、水疱皮、奶、尿、唾液及粪便含毒量最多,毒力也很强,富于传染性。羊为主要的隐性带毒者。本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其流行却有明显的季节规律,一般冬、春季较易发生大流行。

2.症状

潜伏期一周左右,绵羊多在趾间和蹄冠处呈现红、肿、热、痛, 很快形成水疱, 后破溃, 形成烂斑, 有的形成硬痂皮, 逐渐愈合。山羊多在口腔形成水疱, 形成弥漫性口炎。羔羊易发生心肌炎和出血性胃肠炎,死亡率很高。病死羊除体表有水疱、烂斑外, 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粘膜也可见到水疱、烂斑和溃疡等病理变化。

临床与羊传染性脓疱病鉴别:羊传染性脓疱病主要发生于3~6月龄的羔羊,成年羊同样有易感性,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传染。特征:口角、上唇有时在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很快形成麻子大小的小结节,继而成为水疱、脓疱,脓疱破溃后,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在齿龈,舌面、唇内也有脓、疣状厚痂的疱,但不流涎。

3.防治措施

发病后要及时上报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严格按照“早、快、

严、小”的原则,及时严格封锁,病畜及同群畜应隔离急宰,同时对病畜舍及污染场所和用具等严格彻底消毒;封锁疫区防止易感畜及其产品运输,把病源消灭在疫区内,在最后一只病羊痊愈或屠宰后 14 日内,未再出现新的病例,经大消毒后可解除封锁。对威胁区的易感家畜紧急接种疫苗防止疫病的扩散。

该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

编 辑:张婧

审核专家:梁茂文 副研究员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