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羊脑多头蚴病的防治措施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脑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寄生于犬的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山羊、绵羊的脑脊髓内引起的疾病。表现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死亡,是危害羊群的严重寄虫病。全球分布,多见犬活动频繁的地方。

1.病原寄生虫

脑多头蚴为乳白色半透明水泡,豌豆大到鸡蛋大,内充满透明液体,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直径为2~3毫米。

2.流行特点

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羊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多发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和山羊。

3. 症状

感染后1~3周体温升高,类似脑炎或脑膜炎症状,严重者死亡,耐过者症状消失而呈健康状态。感染后2~7个月再次出现典型症状,出现异常运动和姿势。虫体寄生在一侧脑半球时,头倾向患侧,并向患侧作圆圈运动,对侧眼失明,寄生在脑前部时,头低垂于胸前,或高举前肢步行,向前猛冲,遇到物体后倒地或静立。寄生于小脑时,知觉过敏,易惊恐,平衡失调,痉挛等。

4.防治方法

4.1术摘除表层虫体。但后部及深部寄生虫则较困难。

4.2 早期药物治疗,用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70毫克,口服连用3天。严重者加倍。丙硫咪唑30mg/kg体重, 1次口服。中药可用雷丸、槟榔、南瓜子各15g, 煎服, 连用5~10d。

4.3平时预防措施,防止犬等肉食兽吃到带有脑多头蚴的羊脑、脊髓。病羊的脑、脊髓应烧毁或深埋。对牧羊犬进行定期驱虫,及时扑杀野犬。

编 辑:张婧

审核专家:梁茂文 副研究员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