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的病程,在病羊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
1、流行特点
最初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发展蔓延全群。绵羊痘危害严重,山羊痘通常侵害个别羊群,病势及损失比绵羊痘轻些。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水泡液和痂块易与飞尘或饲料相混而吸入呼吸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人用具、毛、皮、饲料、垫草等,都可成为间接传染的媒介。本病主要在冬末春初流行。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季节、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促进发病和加重病情。
2、症状
潜伏期2~12天,平均6~8天。发痘前,可见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少,结膜潮红,从鼻孔流出粘性或脓性鼻漏,呼吸和脉搏增快.约经1~4天后开始发痘。发痘时,痘疹大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的周围、唇、鼻翼、颊、四肢和尾的内面、阴唇、乳房、阴囊及包皮上。山羊大多发生在乳房皮肤和乳头上。开始为红斑,1~2日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丘疹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水泡,内含清亮的浆液。此时病羊体温下降。
在羊痘流行中,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病羊呈现非典型症状,如在形成丘疹后,不再出现其他各期变化;有的病羊症状明显,痘疹密集,互相融合连成一片,由于化脓菌侵入,皮肤发生坏死或坏疽,全身病状严重;甚至有的病羊,在痘疹聚集的部位或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出血。这些重病例多死亡。一般典型病程需3~4周,冬季较春季为长。如有并发肺炎(羔羊较多)、胃肠炎、败血症等时,病程可延长或早期死亡。
3、防治措施
① 平时做好羊的饲养管理,圈要经常打扫,保持干燥清洁,抓好秋膘。冬春季节要适当补饲做好防寒过冬工作。
② 在羊痘常发地区,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大小羊一律尾内或股内皮下注射0.5毫升,山羊皮下注射2毫升。
③当发生羊痘时,立即将病羊隔离,羊圈及管理用具等进行消毒。对尚未发病羊群,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进行紧急注射。
④ 对于绵羊痘采用自身血液疗法能刺激淋巴、循环系统及器官,特别是网状内皮系统,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组织代谢,增强机体全身及局部的反应能力。
⑤对皮肤病变酌情进行对症治疗,如用 0.1%高锰酸钾洗后,涂碘甘油、紫药水。对细毛羊、羔羊,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以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万单位,每日1~2次,或用10%磺胺嘧啶10~20毫升,肌肉注射1~3次。用痊愈血清治疗,大羊为10~20毫升,小羊为5~10毫升,皮下注射,预防量减半。用免疫血清效果更好。
编辑:刘莉
审核专家:梁文茂 副研究员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